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十余年来,骆驼脓肿病在我国西北一些省区不断发生,严重地影响养驼业的发展。1978—1979年我们在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拉善右旗进行了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细菌学检查。骆驼脓肿病为散发的或地方流行性的,其病程多为慢性。畜体各部均可出现脓肿,最常见于肺部。体内脓肿常致死亡。从病驼脓汁中分得假结核棒状杆菌,并进行了鉴定和动物试验。该菌对骆驼、绵羊、家兔、豚鼠和小白鼠都有致病力。  相似文献   
2.
3.
试制成骆驼假结核棒状杆菌福尔马林明矾菌苗,通过实验室小白鼠和骆驼免疫试验,以及野外驼群的实际应用,均表明本菌苗安全有效,对本菌所致的驼骆脓肿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连续三年免疫,发病率从26.5%降至6.4%。  相似文献   
4.
前文已报导了由山羊流产病例及肺炎、肠炎病例中所分得的牛病沙门氏菌初步研究结果。本文将报导利用凝集反应作该病诊断的研究。材料与方法试管凝集反应抗元:菌种系用分自患病山羊者三株(Д_1、X、V)及由绵羊羔羊痢疾病例所分得的二株(5832及5833,即5脑及93脑)。分别将其接种于普通琼脂面,于37℃经48小时培养,以生理盐水作成悬浮液,等量混合,加0.4%福尔马林(以40%计),  相似文献   
5.
一、調查經过我们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进行“羊肺子病”研究过程中,在本年4月发现该县大河区的某些生产队和邻近的高台县窑沟煤瓷厂的羊群流行着一种“羊口疮”病。当地人反映,这种病主要发生于(羊居)(?)(即山羊)羔子。传染很快,妨碍羔羊吮乳,影响羔羊的成长,甚至导致死亡。如侵袭大羊,则使营养下降,也有死亡现象。这样,都使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公社和厂方要求加以研究和防治,于是笔者等访问了有经验的牧民和工作人员,观察研究了病状和病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和防治,并以部分材料作了病理和微生物学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羊口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对羊口疮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病理学、血清学诊断以及免疫预防等问题所进行的系列研究结果。应用电镜技术,首次在国内观察到了羊口疮的病原——羊口疮病毒。对该病毒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理化学特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该病毒的感染范围比较广泛,对干燥耐受性强,对热、紫外光和福马林敏感;在奶山羊睾丸细胞上生长良好,CPE变化显著,并有多倍性现象;通过系统取样和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到了病毒在培养细胞中的主要复制过程,以及培养细胞本身的亚微结构变化。试用差速离心联用30—45%蔗精密度梯度超速离心,能有效地提纯病毒,为纯化痘类病毒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中性无离子去污剂TritonX—100与2—巯基乙醇联合,可使病毒裂解,便于分离囊膜蛋白亚单位;用SDS—PAGE分析法,发现病毒最少可泳动出28条多肽区带,而病毒的囊膜亚单位则由18条多肽区带组成。将病毒亚单位作为抗原免疫羔羊,可激发羊只产生抗全病毒抗体和迟发性变态反应,这在国内属首次报道。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羊口疮在甘肃省存在历史已久,分布广泛,对养羊业危害严重;病的自然感染主要见于绵羊和山羊,以羔羊最为易感,除口唇感染外,未见其他临诊病型;采取不同地区的病羊痂皮在羊体作交叉免疫试验,未发现病毒有型别差异。人工感染病羊的血常规检查和血清蛋白的电泳分析未见异常;病理组织学变化以表皮的网状变性、真皮的炎性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为最特征。首次在国内将反向间接血凝、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琼脂凝胶扩散以及血清中和等五种血清学方法用于羊口疮的诊断,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其中前三种方法在当时的国外文献中也未见有报道。以改良、完善现行方法为目的,对活毒苗免疫接种法作了系统的研究,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应急性免疫措施,有在疫区推广应用的价值;对灭活苗所进行的探索性试验表明,灭活的病毒似能激发羊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灭活苗的免疫效果以及研究其在实践中应用的可能性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测定了以假结核棒状杆菌人工感染的1峰和本茵甲醛明矾菌免疫的6峰双峰驼的血清抗体,并绘制了产生的曲线。注射前抗体滴度均在1∶20以下,注射后约20天抗体滴度最高,有些达到1∶1280或1∶2560。以后滴度逐渐降低。6个月以后降到1∶20或更低。血清的第一管稀释度为1∶20。临床健康的双峰驼血清检查了69份。其中1份是曾患假结核棒状杆菌病痊愈者,抗体滴度为1∶80,另2份滴度为1∶20。其余66份均在1∶20以下。并检查本病患驼的血清10份,其中9份为1∶80或更高,1份为1∶40。因此初步提出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诊断双峰驼假结核棒状杆菌病的判定标准:抗体滴度1∶20为阴性,1∶40为可疑,1∶80为阳性,说明用本法进行诊断本病是快速而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1983年以来,干草小多孢菌(Micropolyspora、faeni)抗原与敦煌、金塔、武威、民勤等四县的马类动物气喘病病畜血清作琼脂扩散试验。受检牲畜246头(匹),阳性检出率为52.03%。血清琼脂扩散试验情况各县牲畜反应有所不同。在琼脂扩散平板上出现1—4条沉淀线。并由病马肺和健康驴肺中分离出的干草小多孢菌与9984所制抗原对24例气喘病病畜血清琼脂扩散试验,其阳性检出率为41.67—66.67%。试验证明,干草小多孢菌为马类动物气喘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十余年来在我国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和甘肃等省区发生一种由假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骆驼脓肿病,发病和死亡均较多,对养驼业造成重大的损失。为了进一步了解本菌的特性,我们对上述省区骆驼脓肿病的部分菌株作了生化反应的比较试验。并对棒状杆菌属中其他有关菌种和从山羊分得的假结核棒状杆菌也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10.
张掖农垦局宝瓶河牧场马鹿1981年11月前后开始发病,不满1月死亡31头,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细菌学检查,本病系由坏死梭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引起的坏死杆菌病。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效果良好,并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