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2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靖江市位于长江中下游,沿江的江滩、江心洲、低洼圩田共计面积4.2万亩,可用于水产开发的滩涂、洼地面积3.3万亩,其中江堤外滩0.8万亩。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沿江渔业资源区域优势,不断开拓养殖领域,不断创新养殖模式。先后进行厂潮间带围栏养殖、半流水生态养殖、休闲渔业等一系列科技创新和长江名品开发,沿江渔业特色产业带已基水形成。  相似文献   
2.
南美白对虾与青虾轮养技术,是最近生产单位尝试的一种养殖模式。本文作者根据青虾和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征和生长特点,于2001-2002年进行南美白对虾与青虾轮养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益,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基于渔捞日志的长江靖江段刀鲚渔获量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苏靖江段位于近长江口段,是长江刀鲚渔汛最集中的水域。为了弄清靖江段刀鲚的渔汛特征,本文于2008-2009年和2012-2013年对16艘持刀鲚捕捞许可证的渔船作了渔获量监测,分析了渔获量的时空变化及其环境影响。结果表明,靖江段单船日渔获数量NB和重量WB分别为(21±38)ind./d和(2.0±4.1)kg/d,单船全汛总渔获尾数Nt和重量Wt为(890±929)ind.和(92.3±91.1)kg。NB和Nt具有一致性的年变化趋势,以2013年的最大,其他年份比较接近。但WB和Wt的年变化趋势与渔获数量的年变化趋势有所不同,表现为2008-2012年间持续下滑,2013年显著增长。NB和WB在2-3月间均极低,但4月增至(23.0±31.3)ind./d和(2.4±3.5)kg/d,5月达(78.0±81.0)ind./d和(7.7±9.1)kg/d。ANOVA分析显示,西水域的年NB和WB分别为东水域的2.5和2.7倍。研究亦显示,靖江段刀鲚的WB与同日水温和最高潮位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5)。长江口外的水温提升,可能是刀鲚开始生殖洄游的重要环境诱导因子。而高潮期在靖江段出现最高渔汛,可能是因为所采用的固定刺网过滤了更多的江水所致。  相似文献   
4.
淡水养我们于2001~2002年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青虾轮养试验,取得了明显效益。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时间与地点本试验时间为2001年5月~2002年4月10日左右。选址于江苏省靖江市长江水产良种基地。2.试验池与养殖配套设施试验池为新开长方形池塘,泥沙质,可直接利用潮汐资源进行排灌水,面积7亩,深2.5米,坡比1∶2.5,进排水方便。养殖池另配3.0千瓦增氧机1台。3.苗种来源南美白对虾苗购自市外苗种场,规格0.8厘米/尾;青虾为长江野生抱卵虾自繁苗,规格2000~4000尾/千克。4.放养前的准备工作2001年5月1日排干池水后用1000千克生石…  相似文献   
5.
长江靖江段沿岸似鳊的时间格局及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长江下游沿岸似鳊(Pseudobrama simoni)的种群变动及生长状况,研究了2002-2009年间在靖江沿岸用定置张网采集的每月2次或3次共237份渔获物样本。结果表明:237份样本共有鱼类73 960尾、409 256.23 g。其中似鳊4 253尾、39 618.05 g,分别占总渔获量的5.75%和9.68%。平均每样本19尾、180.08 g,最高达145尾、1714.6 g。时间格局分析表明,似鳊月渔获重量呈非平稳的随机过程,对2002-2009年的月渔获重量进行ARIMA建模拟合,建立了方程为 (1-0.387B)(1-B12)lnyt=(1-0.555B12)et的ARIMA(1,0,0)(0,1,1)12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对2003-2009年的预测精度达83.21 %~93.90%。对2005年采集的全部个体作性别、年龄和生长特征分析,显示似鳊的雌雄性比为1∶2.3。雄性有1~3龄3个年龄组,雌性只有1~2龄2个年龄组,年龄结构明显低于姚江和钱塘江种群。雄性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体长Lt=147.17×[1-e-0.1648×(t+3.2036)],体重Wt=44.36×[1-e-0.1648×(t+3.2036)2.785;推算的渐近体长L为147.17 mm,渐近体重W为44.36 g。  相似文献   
6.
长江刀鲚幼鱼的采集与运输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江靖江段选择底部平坦、水流平缓的港湾,用自制20目的密眼地拉网采集长江刀鲚幼体。采集选择在22~28℃之间的水温时进行,用长×宽×高(90cm×50cm×60cm)的塑料敞口式水箱运输。操作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避免水体剧烈震荡,降低刀鲚幼体的应激反应和活动强度,在8h内采捕运输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长江口鳗苗捕捞量与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于2012年汛期对长江靖江段鳗苗的捕捞量进行了监测,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对日捕捞量与水温、潮差、气压、浑浊度等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作了分析。结果显示,靖江段鳗苗汛期为1月下旬—4月上旬,单船总捕捞量为221~443尾,平均(344.8±83.4)尾。1月均值仅0.4尾/d,且空网率高达90.9%;4月为旺汛期,均值10.4尾/d,空网率仅为10.0%。GAM模型显示,潮汐周期—月份交互项、水温和潮差对鳗苗日捕捞量的影响显著,而气压、浊度和月相周期对鳗苗日捕捞量的影响不显著。潮汐周期—月份交互项、水温和潮差对鳗苗日捕捞量的偏差解释率分别为42.4%、19.1%和13.1%,均呈现正相关关系。统计也显示,日捕捞量表现出上、下弦月较低、新月或满月前后较高的半月周期波动。鳗苗捕获的最低水温为6.3℃,而10~15℃为适宜捕捞水温。高潮期和低潮期分别占总捕捞量的76.8%和23.2%。研究表明,长江口鳗苗在借助潮汐流而快速溯河的过程中,部分在口门水域即被捕获,部分滞留在了长江河口段,而影响鳗苗溯河的重要生态因子是潮汐和水温。  相似文献   
8.
长江靖江段是长江下游和河口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地区,贝氏(韰)(Hemiculter bleekeri)在维系这一水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和保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002-2006年,在靖江沿岸滩涂湿地利用一部长40 m、高1.8 m、网目长度1.86 cm的定置张网采集142份渔获物样本,共获鱼类46 142尾,其中贝氏(韰)20 966尾,占总尾数的45.44%;平均每网次渔获数量148尾,最高达855尾,最低为11尾.在所有244 595.36 g鱼类渔获物中,贝氏(韰)有70 176.69 g,占总渔获物质量的28.69%;平均每网次渔获质量497.71 g,最高2 538.00 g,最低32.59 go分析表明,贝氏(韰)月渔获质量呈非平稳的随机过程.用SPSS V13.0软件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的月渔获质量数据进行ARIMA建模拟合,建立了方程为(1-B12)lny1=(1-0.801B12)et-0.133的ARIMA(0,0,0)(0,1,1)12(含常数)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对2003-2006年的拟合精度在91.82%~96.48%之间,对2007年逐月预测的相对精度为81.30%~99.69%,年预测精度达93.73%,可有效预测贝氏餐的渔获量.  相似文献   
9.
收集长江野生鳜鱼的成鱼,驯养后培育至性成熟,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改进人工繁殖设施、分两次注射催产剂、二级处理孵化用水、二级培育鳜鱼鱼种。本试验共催产52组,催产率98%,平均受精率为90.1%,孵化率69.9%,获取鱼苗214万尾,培育出3.3cm以上的大规格鳜鱼鱼种68万尾。  相似文献   
10.
收集2龄以上长江野生鳜鱼进行驯养、培育,采取两次注射催产、二级处理孵化用水、改进人繁设施、二级培育鳜鱼鱼种等方法,共催产52组,催产率98%,平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90.1%、69.9%;获鳜苗214.2万尾,培育3.3cm以上大规格鳜鱼鱼种68万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