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五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ent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ARMS)是基于PCR反应的最新基因分型技术,构建杧果PARMS分型体系对杧果种质资源分类和品种选育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杧果基因组DNA为模板,对PARMS体系的反应体积、引物浓度、DNA浓度进行调整优化,以期建立最佳的杧果PARMS分型反应体系,同时利用48份杧果种质对优化体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杧果PARMS分型反应体系的最佳体积为4μL:包含2μL 2×PARMS Master Mix,1μL DNA模板(稀释100倍),0.28μL特异性扩增引物混合物(100μmo L/L),0.72μL dd H2O。从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看出,优化的反应体系可将48份杧果种质资源显著分型。该反应体系的建立可在遗传多样性分析、指纹图谱构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多领域对杧果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云南荔枝栽培历史悠久,高原山地气候多样性、绿色生态、质优味美是高原特色荔枝产业发展不可复制的优势。荔枝产业是云南脱贫地区、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型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面对云南荔枝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机遇,对云南荔枝产业现状与发展优势、存在问题、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考等进行梳理、总结,以期推动云南荔枝产业优质高效、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旨在挖掘与芒果抗细菌性角斑病紧密联系的SNP/In Del位点,以进一步揭示芒果抗细菌性角斑病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机理。试验材料为细菌性角斑病高抗品种‘热农1号’和高感品种‘凯特’,分别对两个品种接病菌后0 d、2 d、6 d的果皮进行转录组分析,以基因组‘红象牙’作为参考,鉴定并分析芒果中SNP/In Del位点的特征。结果表明,‘凯特’和‘热农1号’分别获得32.77 Gb和36.83 Gb的数据量,每个样本过滤后的Q30均高于90%。将reads比对到芒果参考基因组上,两个品种共检测到1 213 112个SNP位点,62 888个In Del位点,主要分布在内含子区、外显子区、基因间区和基因上下游区域。SNP中转换位点和颠换位点分别为751 006个(61.91%)和462 106个(38.09%),其中转换型中A->G略多,而A->T在颠换型中占多数;In Del位点插入和缺失分别每个样本平均有18 769和25 015个。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全部的SNP和In Del位点所在的差异基因,主要参与分子功能有代谢途径、应答刺激和生物学调控等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