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多点定位田间试验表明,在福建中低产红壤稻田中混合施用有机和无机肥料,可使水稻生产效率在短期内得到稳定增长(30-92%)。经统计分析比较,水稻生产效率与有机无机总养分(或总氮)投入量呈极显著相关;有机无机肥结合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土壤生产力稳定积累和元素生产效率的提高。参试的4大有机给源配合半量化肥的作用近于等效。但在试验期限内(1-3a),稻谷产量无额外的互作效应,面绿肥鲜体在增产养地配合效应上具有  相似文献   
2.
福建龙眼主产区果园的土壤及土壤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了福建东南部龙眼主产区的龙眼园土壤及土壤管理方法的研究结果。阐明了龙眼对闽东南滨海红壤丘陵的适应性;龙眼的生育状态和产量与土壤性质的关系;调查区龙眼园土壤管理体系的特征;讨论了龙眼丰产的土壤坏境;龙眼园土壤管理与其熟化特征的关系;提出调查区培育龙眼园土壤肥力的中心环节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多点定位田间试验表明.在福建中低产红壤稻田中混合施用有机和无机肥料,可使水稻生产效率在短期内得到稳定增长(30%-92%).经统计分析比较,水稻生产效率与有机无机总养分(或总氮)投入量呈极显著相关;有机无机肥结合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土壤生产力的稳定积累和元素生产效率的提高.参试的4大有机给源配合半量化肥的作用近于等效,但在试验期限内(1-3a),稻谷产量无额外的互作效应,而绿肥鲜体在增产养地配合效应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长期存在于闽北山区的一群病态稻田——发僵田的障害实质;发生分布特征及形成因素;最后总结阐明了有关其障害机制类型简明系统。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这类病田的正确施治提供实验根据,而其实际意义还涉及闽北高产稻田生态系统的创造与维护。研究结果表明,闽北稻绿型发僵是由土壤缺少有效磷,而稻黄型发僵是由土壤缺少有效硫、氮或强烈冷害引起的;这类病田是特球的地域性环境——土壤——土地利用管理体系作用下的必然产物。据发生片率(频率)、面率及成片度的调查分析,它们具有分布广泛而发生类型复杂特点,从而揭示了这类病田在闽北有着特别广泛的发生因素和复杂的障害组合。此类稻田对水稻生长的障害,可概括为存在于环境——土壤中的冷障、缺素与毒质的作用,及正常土壤生态平衡之破坏。有关后者的重要情况是土壤基质物理、水热状况和营养化学性质有严重缺陷,尤其是土壤碳、氮、磷和硫的含量和比值的失常。这一状态的产生根源是环境光热不足,水文状况复杂,土壤普遍贫瘠化;而落后的农田利用管理是其强有力的促成因素和稻发僵的“导火线”。作者根据各方面研究结果而拟订的僵田分类系统,包括了两大类四个亚型共11种。在最后总结中指出了综合施治的基础、中心环节及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5.
3组基础肥力不同的红壤性水稻土3a6季盆栽水稻培育结果表明:稻谷增产倍率显著受土壤基础肥力与施肥处理双重影响.施肥使水稻蘖穗得到较充分发育,而较高基础肥力结合施用有机、无机肥更能巩固水稻前、中期的生长效果,有效穗率与经济系数超过低肥上或全化肥的.短期效益以全化肥优于有机、无机肥结合,更优于全有机肥.而有机、无机肥结合具有较高集约性和长、短效益兼顾性,更显著地富化土壤养分容量,提高元素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3组基础肥力不同的红壤性水稻土3a6季盆栽水稻培育结果表明:稻谷增产倍率显著受土壤基础肥力与施肥处理双重影响,施肥使水稻蘖穗得到较充分发育,而较高基础肥力结合施用有机、无机肥更能巩固水稻前、中期的生长效果,有效穗率与经济系数超过低肥土或化肥的。短期以全化肥优于有机、无机肥结构,更优于全有机肥。而有机,无机肥结构具有较高集约性和长、短效益兼顾性,更显著地富化土壤养分容量,提高元素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用两种红壤水稻土种稻,施用^15N标记豇豆绿肥,红萍和稻草分别与硫铵配合成的肥料。结果表明,配合施肥使低肥土水稻吸收的总氮量下降,肥料氮吸收率平均减低10%;而熟化土相应指标有增有减,稻谷增产。低肥土对肥料氮利用,以无机肥氮占总吸收量及谷实回收氮的优势;而熟化土两态氮吸收与谷实回收都接近平衡。  相似文献   
8.
福建是我国主要园林产地之一。园林作物种类繁多,栽培面积广大,据一九五八年不完全統計,主要园林作物面积达一百多万亩,盛产龙眼、柑桔、凤梨、荔枝、香蕉、枇杷和茶叶。 柑桔果区主要分布于紅壤丘陵山地,自福州、閩侯以南直至詔安的广大丘陵山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