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眼子菜茎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眼子菜的药用开发提供种质资源和技术支撑,以眼子菜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6-糠基氨基嘌呤(KT)、萘乙酸(NAA)、6-苄基氨基嘌呤(6-BA)、吲哚丁酸(IBA)、无机盐和糖对眼子菜茎段出芽数、叶片数、根状茎节数及生根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眼子菜芽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KT 0.05mg/L+NAA 0.1mg/L,该条件下的出芽数为10个,大部分形成不定芽,诱导能力很好;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mg/L+NAA 0.05mg/L,其出芽数、叶片数和根状茎数分别为5.3个、9张和8.3节;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mg/L+无菌水,其出芽数、叶片数、根状茎节数和生根数分别为5.7个、15.0张、8.7节和13.7根;组培苗在模拟水团环境中的移栽存活率为98%。  相似文献   
2.
为眼子菜的药用开发提供种质资源和技术支撑,以眼子菜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6-糠基氨基嘌呤(KT)、萘乙酸(NAA)、6-苄基氨基嘌呤(6-BA)、吲哚丁酸(IBA)、无机盐和糖对眼子菜茎段出芽数、叶片数、根状茎节数、生根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眼子菜芽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KT 0.05 mg/L+NAA 0.1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 mg/L+NAA 0.0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 mg/L+无菌水;组培苗移栽存活率为98%。  相似文献   
3.
为眼子菜种质资源的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集贵州省安顺和遵义地区野生眼子菜,混合后随机抽取50株,对眼子菜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数据统计、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眼子菜各农艺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眼子菜全株鲜重变异程度最大;全株干重、分蘗数、根状茎长度、根状茎节数、叶片数、全株鲜重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纵向茎节数与叶宽呈显著相关性,株高与其他农艺性状相关性不显著,纵向茎节数与叶长相关性不显著;叶片数、叶宽、纵向茎节数、株高、根状茎长度是影响眼子菜全株干重的主要因素;10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分蘗因子、叶宽因子和株高因子3个主因子,3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3.763%,其中分蘗数因子贡献率达60.622%。眼子菜农艺性状多样性较高和遗传基础较丰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