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在临安市於潜镇逸村、乐平乡乐平村、潜川镇城后村等桑园发现部分桑树叶片失水、凋萎、枯死,经有关蚕桑专家确诊为桑细菌性青枯病。由于农业综合防治措施未跟上,加之缺乏特效药防治已呈现蔓延趋势。根据病害发生,市农业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2.
桑枝培育食用菌前景广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蚕结束后,将剪伐的枝条粉碎成屑,培育花菇木耳等食用菌极好的基料。食用菌属绿色食品,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用桑枝培育食用菌,材料来源丰富,操作简便,是养蚕区农民增收的一条很好途径。1桑枝培育食用菌有利条件1.1有效利用资源临安市有桑园面积26  相似文献   
3.
积极培植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新修订的<农业法>第一次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明确了组织原则,为加快发展专业创了经济组织奠定了法律基础.传统的高度计划性的茧丝绸行业,已全面进入了向市场经济过度和实施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加快培育和发展蚕桑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化蚕业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蚕桑生产是临安市的传统优势产业.经历了上山下滩低丘缓坡农业开发,到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化、基地化发展,已成为该市"东竹西果,南桑北菜"的特色优势产业.该市生态环境非常有利发展蚕桑生长,做大做强的茧丝行业,不仅能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出口创汇能力,而且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一项新举措,也是经济强市的大事.  相似文献   
5.
桑细菌性青枯病是毁灭性的传染性病害。选择抗菌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防治,以福尔马林、康地雷特、漂白粉3种药剂2个桑品种作试验对比,探讨其土壤消毒的效果和消毒成本分析。  相似文献   
6.
临安市秋蚕僵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我市在晚秋蚕种饲养期间 ,大面积地暴发了流行性僵病 ,为历史上所罕见。现把僵病发生的情况、原因及防治技术对策措施分析总结如下 :1蚕病发生情况全市晚秋期共饲养蚕种24945张。由于我市地域差异 ,共分为三批发放。8月31日发放蚕种10350张(乐平、紫水、於潜等十余个乡镇) ,9月5日发放蚕种8300张(昌化镇、河桥乡等九个乡镇) ,9月12日发放蚕种690张(临安市最西端的昌北地区各乡镇)。第一批发下的蚕种在蚕发育至三龄时(9月10日左右)发生了大面积僵病 ,发病最严重的於潜镇南山村饲养蚕种46…  相似文献   
7.
以提高蚕茧质量为着力点推进蚕业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根法 《中国蚕业》2006,27(2):69-70
标准化水平是衡量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水平的尺度。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农业靠经验,现代农业靠科技,怎么种、怎样养、怎样防病、怎样用药都有明确规定。蚕桑生产是临安的传统产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形成了以天目溪、昌化溪两岸流域8个重点乡镇的区域性、规模化生产格局。全市22个乡镇267个行政村2万户蚕农从事蚕桑生产。全年产茧量已突破4000t,年产值8000多万元,该产业已成为农村农民主要的经济收入。随着“蚕桑西进”工程的推进,“天目山”牌优质茧生…  相似文献   
8.
以往我区每亩只产实生桑苗2万株左右,不仅收入低,而且也影响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区向肖山、桐乡、建德等地买进大量砧木和嫁接苗,成活率低、成本高,同时桑树病虫害如桑紫纹羽病和根瘤线虫等也随之传播蔓延,对新区不利。为此,于1980年春通过试验,在杨岑公社溪里大队用0.8亩试验地进行桑子等行距线播法培苗,平均亩产可供嫁接的砧木5万株,玲珑山公社玲珑大队1亩试验地亩产可供嫁接的砧木  相似文献   
9.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目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传统的蚕业经济是我市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作为自然生态条件比较优越的山区县(市),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1蚕桑生产在我市农业中的经济地位我市蚕桑生产历史悠久。1933年就有桑园3353hm2,产茧1490t。到解放初期,由于战乱,产量下降到66.5t。1986年产茧恢复历史水平,产茧量达到1501t。50~70年代时期,年均产茧量442t,80~90年代时期,年平均桑园面积1800hm2左右,产茧1871t。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我市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0.
蚕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运行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蚕桑业是临安市重点扶持发展的八大农业产业之一,临安已被列为浙江省蚕桑发展和实施"蚕桑西进"的重点县市之一.随着蚕桑业的稳步发展和"蚕桑西进"工程建设的深入开展,加快了茧丝产业化建设步伐.2003年4月筹建成立了临安市茧丝产业协会,在茧丝产业协会的组织引导下,各蚕桑重点乡镇相继建立村级蚕桑合作社.实践证明,专业合作社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在提高蚕农组织化程度、推进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方面,已体现出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生事物,在实际筹建和筹建后的运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结合工作实践,就蚕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运行方式,谈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