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究高密植对巨尾桉生长量及生物量的影响.[方法]对桉树连栽迹地6年生巨尾桉高密植林(3333株/hm2)、对照林(1667株/hm2)的生长量和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高密植林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材积比对照林的小14.1%、19.6%、42.1%,但单位面积蓄积量比对照林的大11.3%;胸径分级中,密植林胸径<14 cm所占比例比对照林的大37.98%;树高分级中,密植林树高≥16.1 m所占比例比对照林的小34.70百分点;密植林的乔木层生物量比对照林大23.57 t/hm2,林下灌草层和枯落物层的生物量比对照林的少1.40 t/hm2,总生物量比对照林大22.17 t/hm2.[结论]连栽迹地上营造桉树密植林有利于蓄积量和生物量的积累,适合发展为纸浆林和生物质能源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桉树混交林对薇甘菊的入侵控制效果。[方法]以桉树纯林作对比,设置1行桉树+1行相思树(混交模式A)、2列桉树+2列相思树(混交模式B)2种混交模式,对3种造林模式的林木生长状况、薇甘菊生物量、叶生物量、林分透光度、薇甘菊盖度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揭示控制薇甘菊的关键因素。[结果]混交林中,相思树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单株叶生物量等均比桉树纯林的大;林分透光度、林分薇甘菊生物量表现为桉树纯林>混交模式B~混交模式A(P<0.05),林分乔木层的总叶生物量、薇甘菊生物量表现为混交模式A~混交模式B>桉树纯林;3种造林模式内,薇甘菊盖度达70%以上只在桉树纯林内存在,盖度只有5%~10%或者没有薇甘菊的只在混交林内存在。[结论]综合以上因素,3种造林模式对薇甘菊入侵控制效果为混交模式A~混交模式B>桉树纯林,说明林分密度、枝叶繁茂程度、林分透光度等因素是控制薇甘菊入侵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尾巨桉人工林(纯林)、尾巨桉+杂交相思混交林模式A(水平分布排列1行桉树+1行相思树)、尾巨桉+杂交相思混交林模式B(纵向分布排列2列桉树+2列相思树)三种不同造林模式凋落物和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三种林分凋落物现存量为1.87~3.52t·hm-2,表现为混交模式A>混交模式B>桉树纯林;(2)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5.05~9.12 t·hm-2,有效拦蓄量为3.92~6.91 t·hm-2,均表现为混交模式A>混交模式B>桉树纯林;(3)三种林分类型土壤容重均值为1.297~1.340 g·cm-3,表现为桉树纯林最大,混交模式B最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均值为5.02%~6.61%,土壤总孔隙度均值为44.86%~45.72%,均表现为混交模式B>混交模式A>桉树纯林;(4)三种林分土壤(0~60 cm)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为891.80~914.33 t·hm-2和100.33~132.07 t·h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