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大球盖菇的高产、高效栽培,提出了大球盖菇波浪式栽培概念.2019年~2021年,在露地、林下和温室3种栽培条件下,进行大球盖菇波浪式栽培与传统的畦式栽培比较试验.在相同培养料投入量情况下,对不同栽培模式的单位土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单位面积产量、一级商品菇率等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波浪式栽培模式的单...  相似文献   
2.
大球盖菇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草腐性食用菌,因商品价格较高,栽培技术相对简单,推广面积迅速扩大.我国大球盖菇主产区以秋冬季播种、秋冬春季采收为主,夏季产品稀缺.通过对华北地区适宜春播区的分析及春季栽培大球盖菇关键技术总结,发现京津以北、河北北部、山西中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分地区7月的日均最高气温≤30℃,菌丝能安全度夏,适...  相似文献   
3.
大球盖菇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其营养物质含量丰富、栽培技术简单、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近年来,大球盖菇栽培技术在国内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但存在鲜品保存时间短、不易储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和销售。采用适宜的采后加工工艺可延长食用菌产品的保存期,拓宽销售渠道,均衡市场供应。通过对大球盖菇采后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发展方向,为今后大球盖菇采后加工工艺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完善河北省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栽培技术,提高大球盖菇的产量和品质,利用河北省保定市近3年气温数据,并结合多年生产实践,分析总结了大球盖菇露地栽培、林下栽培、棚室栽培3种不同栽培模式的最佳栽培时间.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最佳栽培时间不同,露地栽培大球盖菇的最佳时间是9月中旬,...  相似文献   
5.
香菇品种0912具有菌丝生长速度快、菌龄短、适宜温度范围广等优点,在保定地区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收益,本文结合香菇0912的品种特性,总结近几年栽培经验,形成了一套适宜在保定地区推广种植的短菌龄香菇品种0912栽培技术,对提高香菇产量,增加菇农收益,促进保定地区香菇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是大宗食用菌之一。河北省境内太行山、燕山山区林木资源丰富、气候冷凉,适宜黑木耳栽培。春季吊袋栽培条件可控、管理方便,可提高黑木耳的产量和品质,提高耳农收益。本文作者结合黑木耳生物学特性和河北省气候特点,总结了黑木耳春季吊袋栽培技术要点,为河北省黑木耳春季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黑木耳是我国最早栽培的食用菌之一,营养价值丰富,市场前景可观.河北省拥有丰富的黑木耳生产原料资源,并且可以实现一年两季栽培,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分析了河北省黑木耳产业的优势、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河北省黑木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是近几年国内快速发展的一种草腐性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简单、生产成本低、产品营养健康、经济效益显著,还能提高农作物秸秆的高值利用,实现生态环保和农业增效的双赢,因此推广栽培大球盖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综合分析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模式现状,对大球盖菇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探索不同栽培模式、提高林下和露地栽培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和棚室空间利用率是实现大球盖菇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产量和品质,在河北省保定市进行两年度(2018—2020年)两试点的林下大球盖菇栽培试验,比较不同播种时间的出菇情况、产量、经济收益等,总结林下栽培大球盖菇适宜播种时间。试验结果,试验的三个播种时间,以8月25日播种,大球盖菇菌丝长势强,发菌时间短,菇潮多,产量、生物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10.
<正>麦粒菌种具有菌丝生长旺盛、浓密、营养物质丰富、接种简单、接种后发菌速度快等优点。它适合制作多数食用菌菌种培养基,如草菇、双孢菇、白灵菇、灵芝、平菇等。大球盖菇菌种制作技术已经成熟,但仍具有培养时间长、污染率高等的问题。近年来,笔者连续做了几批麦粒种,总结一些成功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