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是制约柑橘产业发展的重大病害,我国发生的黄龙病由韧皮部杆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引起。本研究通过分析潜在耐黄龙病柑橘品种马蜂柑(Citrus hystrix)在感染黄龙病后不同时期的生物学症状、显微结构和转录组学差异,揭示马蜂柑不同时期对黄龙病菌具有耐性的分子机理,为进一步深入挖掘抗性基因及开展抗病育种打下基础。 【方法】 以嫁接在两年生卡里佐枳橙砧木上的马蜂柑作为供试材料,使用只感染CLas、其他常见柑橘病毒类病原均呈阴性的毒源为接毒材料对马蜂柑进行接种,并在接种毒源后每隔15 d进行定期的荧光定量PCR检测。将马蜂柑接种毒源4个月(最早检测到CLas阳性)作为感病前期处理,接种毒源14个月作为感病后期处理,以健康植株为对照,进行生物学症状和显微结构观察,分析其感病后不同时期的结构变化。结合比较转录组学分析与荧光定量PCR验证,解析其耐病相关机制。 【结果】 症状观察发现,马蜂柑在感病前期和感病后期,植株叶片几乎不显症;显微结构观察表明,马蜂柑在感病前期中脉组织结构清晰,细胞形态正常,无淀粉粒积累的现象,仅在后期出现韧皮部极少数的筛管被堵塞;对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筛选鉴定,马蜂柑感病前期共筛选鉴定到181个差异表达基因,感病后期共筛选鉴定到1 384个差异表达基因;比较转录组分析表明,马蜂柑感病前期和后期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壁代谢、防御反应、淀粉与蔗糖代谢、胼胝质合成以及信号转导等方面,其中在感病前期,淀粉与蔗糖代谢、细胞壁代谢相关的调控基因下调表达,在感病后期,水杨酸代谢及其信号转导途径、病程相关蛋白和谷胱甘肽转移酶相关的调控基因上调表达。 【结论】 马蜂柑响应CLas早期侵染主要表现为物理结构稳定、淀粉合成和光合作用等途径不受干扰;而水杨酸介导的抗性信号转导、效应蛋白触发免疫反应(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激活的病程相关蛋白和谷胱甘肽转移酶参与的解毒作用是感病后期的主要耐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通量表型测量系统Scanalyzer HTS,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和植物颜色性状分析系统,选择水平距离、最远两点距离、垂直距离、表面积、周长、圆度这6个表型特征指标,分析了8个玉米品种不同成熟度种子的表型特征,以及种子内水分含量和占比情况。结果表明:6个表型特征值均随着种子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大,但甜质型和糯质型玉米品种在30~40 d时收获种子的各项表型特征值已达到最大;圆度与其他5个表型特征指标间的相关性不高;通过表型分析系统测定得出的表示相对水分含量高低的蓝、绿、红色均值均随着种子成熟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说明种子的相对含水量总体在不断下降;甜质型品种在50~60 d收获时,表示水分含量最低的红色均值高于蓝色和绿色均值,这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植物常用颜色测定工具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 Color Chart,RHSCC)的颜色特征及其在花色测定应用上的科学性,以884个RHSCC色号和150个盆栽香石竹品种花色为研究对象,采用色差仪测定法和色卡目测比对法进行颜色测定,利用统计学方法和色差公式进行颜色分析。结果表明:RHSCC 884个色号在高明度、红色及黄色分量区分布密集;在a*b*二维分布上集中于第I和第II象限;60个色号两两间最小色差值为0.50~1.50,其中4个色号处于不同UPOV(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色组。RHSCC目测法结果显示,150个盆栽香石竹品种中,47个品种花色难以比对到准确的RHSCC色号(花色及其近似色卡色差值>6.00);部分品种花色可比对到2个RHSCC色号(色卡间色差值<3.00)。RHSCC目测法对品种分组的结果表明,粉色系颜色区间过大,白色和深紫色系区间过小;黄绿色、黄色和绿色3个色系难以在颜色阈值上区分;多数色系含有游离颜色等问题。综上,RHSCC在花色测定时需要考虑其局限性,包括部分色号间色差值过小,人眼分辨困难;部分颜色未覆盖,导致观测结果不准确;比对结果难以有效用于品种分组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花色测试常用工具——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 Color Chart, RHSCC)长期使用后的颜色变化情况,以及颜色变化在花色测定和花色性状品种分组上的影响。[方法]使用色差仪对新(未使用)和旧(使用10年)的RHSCC进行颜色测定,并利用色差仪及新、旧2套RHSCC对150个长寿花品种进行花色测定和花色分组,分析比较3种测色分组结果的优劣。[结果]新、旧2套RHSCC在统计学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差异大小与色块使用频率和装订孔距离成正相关;884个色块中除1个色块外,2套RHSCC色差值小于人眼可觉察的1.5个CIE LAB单位;2套RHSCC在长寿花花色测定上一致性为100%。另外,基于RHSCC和目测的品种分组存在边界不清,部分分组过大、过小或重叠等问题。基于CIE LAB和聚类分析的品种分组将150个品种划分为白、黄、橙、浅粉、粉、红和紫红7大色组,其品种花色分组的合理性在花色测定值L*a*b*三维色空间、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