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保证水稻施肥的准确性,实现优质、高产、生态、安全的目的,以水稻品种龙粳31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水稻侧深施肥的效果及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侧深施肥能够促进水稻生育进程,通过增加平米穗数以增加产量,降低蛋白质含量,提高品质。最佳的侧深施肥方法为:秧苗右侧3cm,深5cm,基肥总量减少25%。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施用硫酸镁对水稻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以垦鉴稻5号和东农428为试验材料,采取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不同时期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CK,且光合速率与食味值均呈正相关。100%中期施硫酸镁能显著提高东农428的加工和外观品质,2%浓度中期叶喷硫酸镁能显著提高食味值。垦鉴稻5号各处理的食味值均显著高于CK。因此,生产上可通过施用硫酸镁提高水稻光合速率,可采用100%中期施用硫酸镁100.05 kg·hm-2提高东农428的加工和外观品质以及垦鉴稻5号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寒地水稻产量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将11个黑龙江省垦区水稻品系布置在8个不同生态点,使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进行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结果显示,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环境,基因型最低。参试材料稳定性最好的是建09-19,其次是龙粳21,稳定性最差的是垦稻10-2206;试验点中对产量鉴别力最强的是二九一农场,其次是八五六农场,再次为八五○农场,最差的为江川农场。建09-17在八五○农场和八五七农场,垦10-1624在八五六农场,垦稻10-2206在二九一农场和友谊农场,垦09-1709在江川农场、农垦水稻所和兴凯湖农场表现出最佳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硫酸锌不同施用量对垦鉴稻5号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锌含量0.1 ug·kg-1的盐碱土条件下,各处理的穗长、不同粒位的实粒数、实粒重、穗数、千粒重及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施入30 kg·hm-2硫酸锌时的穗长、不同粒位的实粒重、下部一、二次枝梗数、千粒重及产量与对照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产量较对照增产达65.5%。穗长与二次枝梗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接近显著水平。可见,盐碱地种稻施用硫酸锌是十分必要的,试验条件下以30 kg·hm-2七水合硫酸锌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以94份寒地早粳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膜下滴灌旱种下寒地水稻品质与产量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膜下滴灌旱种下穗数较多的水稻种质具有相对较高的精米率、较大的精米粒长、较小的精米粒宽、较大的精米长宽比、较高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低的粗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米饭食味评分值;膜下滴灌旱种下穗粒数较少的水稻种质具有相对较高的精米率、较低的粗脂肪含量、较高的米饭食味评分值;膜下滴灌旱种下结实率较高的水稻种质具有相对较高的糙米率、精米率,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和粗脂肪含量;膜下滴灌旱种下千粒重较高的水稻种质具有相对较高的糙米率、精米率,较大的粒宽;膜下滴灌旱种下理论产量较高的水稻种质具有相对较高的糙米率、较大的粒宽、较小的精米长宽比、较低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6.
寒地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良寒地超高产水稻品质,以黑龙江省10个直立穗型和32个弯曲穗型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了寒地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直立穗型品种产量极显著高于弯曲穗型,具有较高的穗粒数是其产量高于弯曲穗型品种的主要原因。直立穗型品种糙米率显著高于弯曲穗型,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弯曲穗型,其它品质指标与弯曲穗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利用AMMI模型进行寒地水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各试验区的判别力、评价不同品种稻米品质的生态适应性,利用AMMI模型(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对黑龙江省6个生态区种植的7个水稻品种的稻米品质进行稳定性和试点判别力分析。结果表明,对整精米率总变异起作用的顺序为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基因型环境,碾磨品质以龙粳23、东农425和中龙稻1号在不同生态区的稳定性较好且整精米率较高;试验中对蛋白质和食味总变异起作用的顺序为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基因型,食味品质以龙粳21和松粳12在不同生态区的稳定性好、龙粳23稳定性中等,且食味评分较高;龙粳23碾磨和食味品质均较高且稳定性较好,是适应性好的优良品种。牡丹江和查哈阳试点易于对品种的整精米率做出判断:牡丹江和创业对食味品质的判别力强;查哈阳和五常对食味品质的判别力较弱。牡丹江种植品种的食味评分最高,创业种植品种的食味评分较低,结果表明,牡丹江更适于优质品种的筛选和栽培。东农425在牡丹江、龙稻5在查哈阳、龙粳21在五常、松粳12在创业的整精米率方面表现出最佳适应性;中龙稻1号在牡丹江、龙粳23在创业、龙粳24在桦川、东农425在查哈阳的食味评分方面均表现出最佳的适应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水稻品质改良的亲本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生物炭对粳稻垦鉴稻5号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生物炭量对粳稻垦鉴稻5号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采取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着粒密度、不同粒位的二次枝梗数、实粒数、实粒质量、每平方米穗数、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施入生物炭1 100 kg/667 m2时的着粒密度、实粒质量、产量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一次枝梗数、结实率、千粒质量与产量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穗长千粒质量一次枝梗数结实率,以施入生物炭1 100 kg/667 m2的综合表现最好,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减氮及配施生物有机肥和镁肥对建三江水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稻米品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究减量施肥及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水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中氮肥减少20%并增加(归复记)生物有机肥及镁肥,提高了稻米的碾磨、外观及营养品质,对两品种的食味评分的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垦粳5号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对秧苗株高、根长、根数、充实度等多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大,根长、根数、茎基宽以及充实度均呈降低趋势,且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播种密度与理论产量呈负相关,但差异不显著,秧苗素质指标与理论产量的相关系数排序为百株地上干重充实度根长根数百株地下干重茎基宽。播种密度为125 g/盘的产量最高,秧苗素质各项指标表现良好,适当降低秧田播种量能够改善水稻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