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对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内共有林业有害植物23种,隶属于9个科。针对保护区的实际,提出了林业有害植物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生物资源调查是保护区进行管理和保护的基础,对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资源调查分析,可提供目前鸟类群落状况,为鸟类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整合历史文献、进行鸟类专项调查和红外相机调查,分析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群落。  结果  共记录鸟类165种,隶属15目49科,主要为留鸟(56.36%)。群落优势种为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和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需重点保护的鸟类共有3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6种;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的10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18种。鸟类地理区系组成上兼具古北界和东洋界成分,但以东洋界(89种,53.94%)为主;121种繁殖鸟中,以东洋界种最多(69.42%);古北界种在旅鸟和冬候鸟中占比最多(分别为84.62%和100.00%)。  结论  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占浙江省鸟类物种数的30.00%以上;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且有向古北界过渡特征。表4参13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栽培和野生条件下的九龙山榧(Torreya jiulongshanensis)(雌、雄株)及同属广布种——榧树(T.grandis)为材料,比较了其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对光强的响应,以期为九龙山榧种质资源保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栽培条件下,九龙山榧雌株幼苗叶片的光系统I最大荧光值整体高于榧树及九龙山榧的雄株;九龙山榧雌、雄株幼苗的光饱和点也较高,分别为788.581和550.640μmol/(m2·s),所对应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也较高,分别为40.690和39.546μmol/(m2·s)。同样,在野外条件下,九龙山榧雌、雄株的光饱和点也均显著高于榧树,分别为1165.361和1416.817μmol/(m2·s),光系统II最大电子传递速率也以九龙山榧雌株为最高,其值为80.322μmol/(m2·s)。由此可见,九龙山榧为阳生树种,且与榧树相比具有更强的光合潜力。  相似文献   
4.
郑伟成  刘军  潘成椿  鲍毅新  林杰君 《野生动物》2012,33(5):283-288,293
黑麂属中国特有鹿科动物.上世纪50年代,自该物种被命名后,在中国浙江宁波和桐庐仅获3个黑麂标本.六七十年代人们开始了对该物种的研究,近几十年开展了对该物种的基础性研究,包括其形态特征、食性、资源量、栖息地选择与利用、初步的行为观测、生殖发育和生理、细胞学研究、进化及种群遗传现状,涉及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其中,黑麂细胞学研究进展缓慢,仅见核型与成纤维细胞培养的报道.黑麂血液常规和生理生化等指标的测定及分析,为进行黑麂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关于其在麂属内的进化关系的研究结果仍未得到学术界统一的认可.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黑麂种群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大部分地理种群间存在基因交流的现象,但目前九龙山和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黑麂栖息地呈现破碎化,其栖息地的保护仍将是管理、保护该物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采用植被样方法对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进行了调查研究。按照《中国植被》分类原则,九龙山常绿阔叶林可划分为青冈林、拷林、石栎林、山矾林、润楠林、樟林6个群系组,主要分布于海拔500—1650m的沟谷和山坡上,其中海拔800m以上林相较好;从群落的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上看,是为我国东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类型。  相似文献   
6.
梵净山石斛(Dendrobium fanjingshanense)资源稀缺,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珍贵资源,对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梵净山石斛原生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梵净山石斛主要附生在乔木树种上,分布高度主要集中在15~20 m;其开花率高达64.8%,但结实率极低,且有大小年之分。2)光照的测量结果显示,群落郁闭度约70%左右;温湿度的监测结果显示,5—9月群落内平均温度21.8℃、平均相对湿度98.4%。根据调查资料估算,区内蕴藏量(鲜重)在10 kg左右。  相似文献   
7.
采用直接计数法和典型样方法,对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了数量、分布、生境、利用、保护现状等调查,并依据频度、种型、利用价值、就地保护等13个单项指标,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利用价值系数、保护现状系数5个组合指标,建立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野生植物保护价值评价体系,开展优先保护序列研究,得出优先保护的序列为:花榈木、福建柏、九龙山榧树、凹叶厚朴、南方红豆杉、厚朴、钟萼木、连香树、榉树、樟、香果树、鹅掌楸、白豆杉、榧树、长序榆、毛红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