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1.
食源性病原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朊病毒和原虫,它们在生产加工及储运环节污染食物,同时不断分泌包含毒素在内的各种成分到细胞外直至自身死亡和裂解,其中一些病原菌及其毒素能耐受复杂的食物加工,直至进入人体干扰细胞生理过程并引发疾病。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各种"组"学(包括蛋白质组、肽组、代谢组和食品组学)技术检测和寻找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标志物,深入了解其产毒机理、毒力和致病机理,及对胁迫的适应能力。这对于追踪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内、外毒素的来源,保证食品安全并控制食源性疾病爆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