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森林挥发物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疗养的机理研究一直备受学者们重视,森林挥发物的保健功能作为森林疗养科学理论中关键的一环,还处在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的探索阶段。文中简述了森林挥发物对人体抗癌、调节血压、缓解精神障碍、降低血糖、缓解疼痛、抗痉挛的保健作用,并对森林挥发物保健功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森林疗养理论的深入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集3种不同程度(低、中、高)铅(Pb)和镉(Cd)长期复合污染农田土壤进行90 d盆栽试验,研究了2%和4%(炭/土质量比)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养分、重金属含量、土壤微生物丰度和活性的影响,旨在探明生物质炭对长期重金属污染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相比低水平铅镉污染土壤,长期中、高水平铅镉污染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总量(降幅分别为14%和24%)、革兰氏阴性细菌数量(34%和47%)和真菌数量(56%和57%),提高了细菌胁迫指数(增幅分别为178%和163%)和土壤基础呼吸(51%和73%),且微生物活性受重金属抑制作用随污染程度提高而加剧;相反,生物质炭添加使3种污染土壤可提取态铅和镉的含量分别降低了65%~71%和28%~52%,显著提高了土壤革兰氏阳性(平均14%)和阴性细菌(30%)、真菌数量(32%)、脱氢酶活性(426%)和底物诱导呼吸速率(99%),降低了细菌胁迫指数(20%)。铅镉污染和生物质炭处理均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且两者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铅、镉总量和可提取态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的主导因素。可提取态铅和镉的含量与微生物丰度呈显著负相关,而土壤pH、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与微生物丰度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生物质炭施用可减轻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胁迫作用,促进微生物生长及其潜在的养分周转功能。  相似文献   
3.
LAS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环境中筛选分离出能高效降解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的菌株,研究其降解性能,以期为LAS污染治理提供菌种资源。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重庆市某地区经含洗涤剂污水长期浸泡的污泥中分离获得1株对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命名为L1。通过对菌株形态、生理和生化特性分析,初步鉴定菌株L1为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 sp.)。经研究,该菌的生长和LAS降解率在pH 5.0~7.5之间比较稳定,其中在pH为7.0时效果最佳,并且具有一定的酸碱调节能力。LAS浓度为150 mg/L,是该菌生长和LAS降解的最适浓度,48 h菌体生长量测定的吸光值可达0.413,LAS降解率可达87.64%,表明菌株L1具有治理LAS污染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脉红螺摄食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平川  张立斌  潘洋  张涛  李朝霞  班绍君 《水产学报》2013,37(12):1807-1814
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以菲律宾蛤仔为饵料对脉红螺的摄食行为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达到10.40℃时,脉红螺第一次出现摄食行为,日均摄食量为0.01g/个;非交配期内,摄食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温度达16.20℃时,摄食量达最大值,为0.54g/个,摄食周期为4天;进入交配期后,脉红螺摄食量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同时与交配率呈负相关关系;当温度达到18.05℃,交配率达最小值0.03,脉红螺日均摄食量达到最大的5.32g/个,此时摄食周期为3.72天。非交配期摄食量(c)与温度(t)间回归关系为:c = 0.01t2 - 0.24t 1.18,r=0.97,交配期摄食量(c)分别与温度(t)、交配率(m)的回归关系为:c = -0.13t2 5.18t – 48.08,r=0.61;c = -2.92m 3.33,r=-0.48。,综上所述,脉红螺摄食有4天左右的周期变化,且温度和交配率作为两个重要的因素对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脉红螺早期发育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潘洋  邱天龙  张涛  王平川  班绍君 《水产学报》2013,37(10):1503-1512
在实验室条件下孵化脉红螺的卵囊,观察其胚胎和浮游幼体发育过程,及脉红螺早期发育过程的形态学变化。卵囊在25 ℃时孵化时间为16 d,经过卵裂期、囊胚 期、原肠胚期、膜内担轮幼虫期,最后发育为膜内面盘幼虫,破膜而出开始浮游幼体发育阶段。脉红螺浮游幼体期按螺层、面盘形态、幼体壳型和器官可分为5个 时期,分别为1螺层期;2螺层期(初期、中期、后期);3螺层期初期;3螺层中后期;4螺层期(初期、中期、后期)。其中在2螺层后期幼体的生长速度最快,壳高平均 每天增加44.45 μm,3螺层初期幼体的生长速度最慢,壳高平均每天增加19.51 μm。脉红螺附着变态的时期是4螺层中期和后期,壳高1 250~1 500 μm,附着变 态的标志是浮游幼体壳口边缘明显加厚并向壳口外侧翻转,壳口中央突起部消失,面盘退化,足部发达并能自由伸缩。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脱贫致富。对于乡村来说,旅游者的到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旅游成为了助力扶贫的有效措施之一。在精准扶贫攻坚战阶段,通过实地走访和考察的方式对罗田县相关的旅游行政组织、旅游经营者、旅游者展开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整理调查数据,对罗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分析,最后针对旅游产品、旅游营销和政策落实这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助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旅游扶贫的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渔业科技发展特点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回顾了我国渔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科技投入、科技平台建设和科技产出等发展历史,总结了我国渔业科技发展具有产业导向性、种业引领性和技术多样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渔业科技发展将更加注重水域生态养护技术创新、绿色水产养殖技术创新、智能化设施装备应用和基础科学数据积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磷钾肥对芳樟生长及产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芳樟在田间条件下对磷钾元素的响应,提高芳樟产油量同时降低经济成本,为芳樟林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年生的大田矮林叶用芳樟林为试验对象,设置了不施磷钾肥(CK)、施磷、施钾和磷钾配施4个处理,分析了磷钾对大田矮林叶用芳樟生长特性、叶片生理以及产量和出油率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钾显著增加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促进了芳樟的梢粗和分支生长,但对梢长、株高、冠幅生长有所抑制,增加了叶片宽度,显著降低叶长与叶宽比值,增强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并降低丙二醛含量,显著减少了可溶性糖含量。磷肥对叶绿素b的合成效果最好,较CK也显著增加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但效果不及钾肥好,能促进芳樟梢长生长并增加梢分支数,但抑制了枝粗和叶片生长,增加了株高和冠幅,对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效果最显著,减少了丙二醛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磷钾配施显著增加了叶绿素a含量,促进了芳樟的梢长、梢粗及梢分支的生长,增加了叶片宽度和株高,但不利于叶长生长,对降低丙二醛的效果最佳,显著增加了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可溶性糖含量。磷钾配施较CK的芳樟枝叶产量和产油量分别增加23.9%和24.5%;施磷肥的较CK单株增产8.4%,产油量增加了5.9%。[结论]磷、钾肥均能促进芳樟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增强对外界抗干扰的能力,但是对芳樟生长和枝叶发育的作用效果完全不同。仅施钾肥不利于芳樟生长和出油率的增加,因此,不推荐大田管理单施钾肥。施磷和磷钾配施均能提高枝叶生物量和产油量,(P150+K100)g·株~(-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经济、高效地促进芳樟生长及降低越冬寒害受损,以不施肥(CK)为对照,设置了生物酶肥250 g/株、钙镁磷肥150 g/株、钙镁磷肥300 g/株、氯化钾肥100 g/株、(氯化钾肥100 g+钙镁磷肥150 g)/株5种不同肥料处理,研究了不同施肥种类和用量对3年生芳樟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叶绿素含量,以及冠幅、一级分支数、冻害率的影响,并对肥料的抗寒性做了评价排序。不同肥料对芳樟各项生长和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效果不同,P150显著增加了芳樟的冠幅、一级分支数、POD活性以及叶绿素含量,较CK增加了可溶性糖以及减少了丙二醛,但没有显著差异,P300较CK冠幅显著增加,P150+K100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较CK显著增强,P300和酶250较CK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K100较CK的一级分支数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减少,K100和酶250较CK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综合肥料对芳樟抗寒性的强弱顺序为P150+K100P150K100CKP300酶250。要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对芳樟进行合理施肥。添加P对提高芳樟生物量和抗寒能力有显著效果,但不宜过量,P150+K100处理对芳樟抗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加强渔业科技平台建设的意义,并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为例,总结了该院在平台建设中取得的进展,分析了科技平台在学科支撑、区域布局、条件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突出学科引领、聚焦发展重点、完善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十四五"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平台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