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5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
1.
利用35景卫星影像,探寻桃树遥感辨识的最佳时相与方法。首先对各景影像分别进行预处理,随后利用6类探试性辨识方法(即地物反射光谱比较、波段差分或比值分析、光谱指数求算与分析、光谱指数变化追踪、影像复合与辨识方法协同分析)对探试组影像进行辨识分析,并从中选出3种较佳的辨识方法,最后利用优选的3种辨识方法对验证组影像进行辨识验证。结果表明:(1)在10月初的影像中,桃树具有较高的NDVI×ρ_(NIR)值,利用其阈值可以较高精度识别桃树(桃树分类正确率可达94.8%,总体分类精度可达91.33%);(2)在4月初(桃树盛花期)的影像中,利用NDVI、1/ρ_(GREEN)-1/ρ_(RED)与ρ_(BLUE)+ρ_(GREEN)+ρ_(RED)的三重阈值也可以较高精度识别桃树(桃树分类正确率可达85.2%,总体分类精度可达80.13%);(3)在上述两期数据融合、所用辨识方法协同的情形下,可进一步提高桃树的辨识精度(桃树分类正确率可提高到96.53%,总体分类精度可提高到93.37%);(4)桃树遥感辨识的最佳时相为10月初,较佳时相为4月初。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陕西中部地区主要农作物生育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冲  王飞  穆兴民  焦俏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5):67-71,75
利用陕西省中部地区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2-2010年冬小麦、夏玉米的生育期观测资料,分析了这两种作物主要生育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有不断缩短趋势,变化速率约为每10a缩短2.96d,各个站点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减少的速度不尽相同,其中凤翔站变化趋势较为显著(显著性达0.05水平);冬小麦其它各生育阶段也都呈现出比较一致的变化趋势,其中播种-出苗、返青-拔节、拔节-抽穗、返青-成熟阶段呈缩短趋势,抽穗-乳熟、乳熟-成熟、播种-越冬阶段呈延长趋势,其余生育阶段变化趋势不明显。该地区夏玉米全生育期呈较一致的延长趋势(显著性超过0.05),增加速率约为4.29d/10a,延长的时间主要在播种-三叶、七叶-拔节、乳熟-成熟阶段,其余生育阶段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近60年关中-天水经济区降水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水等气候要素变化将会影响农业生产。采用传统统计、空间插值和距平累积分析等方法,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及其周边26个代表性气象站点1951—2009年59a系列的降水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递增,不同的降雨强度在各年代分布不均,并且降水日数与降水量变化不完全一致。(2)1950s—1970s降水量减少,1980s后降水量增加,进入1990s后,降水量又开始减少,2000年后降水量略有增加。(3)降水量变化特征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大部分站点年降水量1968年或1975年以前高于多年平均降水量,1968—1990年或1975—1990年期间,年降水量围绕多年平均降水量震荡,1990年后,降水量普遍低于多年平均值。  相似文献   
4.
土壤表层水分是洪水和干旱预报、土壤风蚀、农作物估产及环境灾害监测的的重要指标。以子午岭北部天然次生林及洛川农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表层水分指数季节变化及降水条件下两地表层水分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区土壤表层水分指数整体明显比农区高;受到降水影响,农区土壤表层水分指数响应时间短,表层土壤水分含量上升快;降水过后,土壤表层水分指数相同的情况下,林区最多可以比农区延迟一旬到达某一相对干旱的土壤表层水分状况,或者在10天左右的时间,林区土壤水分损失最少,只有农区土壤表层水分损失的50%或更少。  相似文献   
5.
华北平原作为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土壤水分是制约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文首次运用土壤水分指数数据,对华北平原土壤水分以及灌溉特征进行空间分析,旨在为区域尺度农田旱情以及农作物产量的实时监测与预报提供相关参考.研究基于1993-2002年华北平原逐旬降雨数据和主动微波遥感反演的土壤水分指数数据,应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典型干旱年(1999年)该区表层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特征,并提取和分析小麦生长期内的灌溉信息;通过对逐句的降水和土壤水分数据的空间叠置分析,提取区域内的灌溉信息.结果表明:1999年降水量比多年(1993-2002年)平均量少约140mm;1999年土壤水分变化与降水变化整体保持一致,低于多年平均水平,春季和夏季,土壤水分减少尤为明显,土壤干旱非常普遍;小麦生长期内,大部分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灌溉,其中中部地区灌溉次数最少,占研究区面积的65%左右的南部和北部地区灌溉次数多为2~3旬次.采用降水量和遥感水分监测数据,可以分析土壤水分变化的原因,提取灌溉的范围和时间特征,并可为旱情遥感监测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2014、2017、2018年逐月GF1-WFV影像(共43景)探寻杏树遥感图像辨识的最佳时相与方法,以期为关中乃至全国其他果区开展杏树遥感监测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对各景影像分别进行预处理;随后利用在各期影像中采集到的各种果树样地的ROI(感兴趣区)数据,对6类辨识方法(即同期影像地物反射光谱比较、同期影像波段差值或比值分析、同期影像光谱指数求算与分析、同套邻期光谱指数变化追踪、影像复合与多指数联用分析)的辨识效能分别予以探试,以寻求最佳的辨识时相与方法;最后对探试结果用于全域影像中的辨识效能加以验证。结果显示:盛花期杏树相对其他果树树种具有较低的VI1值,用VI1阈值对该期杏树具有较佳的辨识效能;在杏树盛花期的影像中,利用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与VI1双重阈值,可明显提高总体分类精度;利用盛花期与花前影像(同序号)波段的比值也可较好地辨识杏树;联合应用NDVI、VI1、R_(b1)/R_(b1花前)、R_(b3)/R_(b3花前)4个光谱指数阈值,辨识花期杏树的精度更为理想,杏树类的正确识别率可达83.14%,总体分类精度可达80.93%;杏树盛花期是辨识杏树的最佳时相。  相似文献   
7.
利用41景卫星影像探寻葡萄树遥感辨识的最佳时相与方法。首先对各景影像分别进行了预处理,随后利用6类探试性方法(即地物光谱比较、波段差分或比值分析、光谱指数求算与分析、光谱指数变化追踪、影像复合与辨识方法协同分析)对探试组影像进行了辨识分析,并从中选出3种较佳的辨识方法,最后利用优选的3种方法对验证组影像进行了辨识验证。结果表明:1)在4月中旬至5月初的影像中,仅采用NDVI阈值便可将葡萄树与别种成年果树、小麦予以区分,但低龄的别种果树、有草撂荒地等与葡萄树易混;2)在5月底至6月中旬的影像中,采用(ρBLUE+ρGREEN+ρRED)与NDVI的双重阈值可将葡萄树与其他地物较好的区分开来;3)在上述2时段影像复合、所用辨识方法协同的情况下,可显著提高葡萄树的辨识精度(葡萄树类的正确识别率可达90.42%,总体分类精度可达96.53%);4)葡萄树遥感辨识的较佳时相为4月中旬至5月初,最佳时相为5月底至6月中旬。  相似文献   
8.
ERS卫星反演数据在黄土高原近地表土壤水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俏  王飞  李锐  张文帅 《土壤学报》2014,51(6):1388-1397
将黄土高原地区1992—2000年欧洲遥感卫星(European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s,ERS)风散射计获取的土壤水分指数(Soil Water Index,SWI)与农田实测土壤水分数据进行对比,并分析降雨、植被、土地利用和人工灌溉对反演数据的影响;探讨其在近地表土壤水分时空变化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遥感反演的土壤水分数据SWI较好地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总体上表现出南多北少、东高西低的空间特点和夏秋偏高、春季较低的季节变化趋势;其次,根据SWI转换得到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Wswi与0~10 cm农田实测土壤水分呈极显著相关,表明该ERS反演土壤水分数据接近表层土壤水分实际情况,可用于估测研究区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在农业集中的平原地区,Wswi与农田表层实测土壤水分相关性较高;而在农业、林业、牧业用地复合交叉地区其相关性较差。研究结果还发现,在相对干旱季节农田实测水分普遍较卫星反演结果高,主要是由于灌溉增加了农田水分含量。这说明在应用卫星遥感数据估算土壤水分时,除了考虑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同时也应充分考虑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解决陕西关中地区耕地撂荒问题,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以横贯关中平原东西部的带状区域作为研究区,采用撂荒率、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撂荒耕地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撂荒耕地以旱地为主,整体撂荒率不高,但撂荒率在持续上升;撂荒耕地主要分布在千阳县、陇县和凤翔县。撂荒耕地主要分布在核密度中高密度区和高密度区;高密度区和中高密度区主要分布在凤翔县东北部丘陵和千阳县北部山地区,中密度区主要分布在陇县、千阳县和凤翔县,中低密度区主要分布在陇县,低密度区在各县均有分布。研究区撂荒耕地存在空间集聚性,撂荒耕地冷点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大荔县、蒲城县和富平县,冷点较低集聚区分布在中部各县,热点较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凤翔县,热点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陇县和千阳县。可通过大力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制定相关助农、利农政策,严格落实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等措施解决关中平原耕地撂荒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