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
虽然双层经营体制已经得到确立,但至今其经营客体或对象在实践中仍然是不清楚的,而且就统分结合两方面来看,统的职能也严重不足,致使家庭经营的弊端依然存在,双层经营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为此.笔者提出,“两田制”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有效形式。它有利于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可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还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机制,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所以,笔者主张,“两田制”应谈有计划地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融资模式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以来,理论界和各级领导干部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对新农村建设的融资问题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本文对有关学者和理论工作者就我国的财政支农政策、金融体系改革、BOT、PPP等融资模式开展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我国石油工业的技术水平如何 ,直接关系到我国石油工业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和投资方向。通过建立 Solow模型 ,分析了我国石油工业目前的技术水平 ,认为我国石油工业的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主要靠固定资产的大量投入 (其比重为 1 1 0 .72 % ) ,因而使得技术进步和劳动投入对于工业增加值的贡献都表现为负值。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耕地是农业中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耕减少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我国近地下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耕不断减少的事实证实了这一点。本文从分析耕减少的原因入手,从未来农业发展的 要求出发,提出了一些保护耕地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杨凌农科城在全国及陕西的地位和作用出发,根据杨凌社会经济及人文资源禀赋特征、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原理和城市化阶段性发展规律,结合关中"一线两带"建设的要求,提出杨凌农科城必须发挥一定范围内区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并必将成为关中高新产业带城市群中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6.
唐家堡河流域,地处甘肃省定西县,是西北黄土高原的一个综合治理试验区。本流域农业生产结构的特点:是农业以农为主,种植业以粮食为主。这种结构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土地利用的不合理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按照本地区的自然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运用线性规划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五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案。从本地区的现有生产力水平出发,在现阶段以采用方案Ⅰ为宜。在本方案被按照本地区的土地土壤条件落实并实现以后,本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和产品构成将从总体上趋于合理,农民也将逐步地成为各种不同的专业化生产者,并很快地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7.
未来农民的形象与政府的职责熊义杰(湖北农学院农经系湖北荆州434103)1农民的教育问题在未来的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农业向何处去?关键在于农民能向何处去。农业第一步改革之所以成功,原因在于它与广大农民的接受能力是相适应的。与最基层的广大农业干部即我们...  相似文献   
8.
杨凌农科城的经济辐射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凌农科城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开展农业高新技术 示范的同时,用10~20a时间,把杨凌农科城建设成为一 定范围内的区域经济中心。作为一定范围的区域经济中 心,其经济辐射能力如何,其经济辐射能力究竟能波及多 大的范围,是很多人都在关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荆州和沙市两地合并,是荆沙城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实现这一设想,需要按照这样的原則来设计方案,即“三个地名并存,两套班子共容,城建规划统一,经济实体不动”。因此,荆沙两地的合并应该分两步来达到,即第一步实现两区一县方案,第二步实现两区三县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尽快地实现荆沙城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农民的问题熊义杰(一)在未来的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农业向何处去?正如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的那样,“重要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政治修养,把农民逐步培养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良好的整体弹性的新一代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