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6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业产业发展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之一,核桃是重要的经济发展树种,核桃丰产稳产的关键之一就是要科学地进行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丘陵区,面积近10.6亿平方公里,一亿亩耕地中,约73%分布在丘陵区,丘陵区耕地中一半以上是旱地。要充分发挥旱地生产优势,必须在耕作制度上找到一条突破性的道路,以持续地提高土地生产率。这个突破口就是我所要推荐的,多熟多样带状间套复种轮作的耕作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3.
一、四川丘陵地区气候资源潜力四川盆地丘陵年0℃以上积温6000—6700℃,≥10℃积温5000—6000℃,年均温16—18℃,最冷月均温都在5℃左右;年降雨1000—1200毫米:全年太阳辐射总量80—100千卡/厘米~2;年B照时数1200—1400小时,可谓气候资源丰富地区之一。但雨量分布不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固氮菌、溶磷菌、纤维素降解菌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对蔬菜株高、生物量和土壤有 机质、氮、磷、钾、pH 值以及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功能菌与有机肥混施,明显 促进蔬菜生长。施用两种以上功能菌,可显著增加蔬菜株高,第二茬效果更明显;单施有机肥、功能菌与有机肥混 施,可提高蔬菜生物量27.6%~85.7%;与单施有机肥比较,单一功能菌施用,蔬菜生物量没有差异,两种以上功能菌施 用,可提高蔬菜生物量16.9%~45.5%,第一茬增加更显著。固氮菌、溶磷菌和纤维素降解菌同时与有机肥混施的效果 最好。功能菌施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赤红壤的酸度,施用两种以上功能菌能显著提高土壤pH 值、碱解氮。与单 施有机肥比较,单一功能菌施用,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没有显著差异;两种以上功能菌施用,均能在一定程度 上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的活性,但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因此,建议施用添加有多种功能菌的生物有机 肥,改良肥力低的赤红壤,促进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5.
四川的小麦/玉米/甘薯三熟制,在大面积生产上已推广多年,种植面积已突破1500万亩。为了将有的早三熟制从用多养少型改变为用养结合型,我们特设计了以玉米为中心,前茬配置蚕豆替换小麦,后茬配置花生替换甘薯的新旱三熟组合,并实行组合轮换种植试验研究,以达到持续稳产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四川丘陵区的旱坡耕地具有多样的塑性。可是长期以来种植单一,具有中上肥力的地,多为单一粮食的带状套种,由于用地作物比例过大,生产投资多,总产量虽高,但效益不高;中下肥力的地,多因土层薄、肥力低、冲刷严重、易受旱,而长期推行小麦—甘薯、豌豆—甘薯,两熟复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广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污染控制对策,运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GIS技术,以地级市为单元,研究广州市种植业、养殖业、农村生活等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的负荷、特征以及污染源的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2014年广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物COD、TN和TP的排放量分别为605 564.60、21 235.41和1 171.60 t,排放强度分别为814.54、28.56和1.58 kg/hm2;最主要污染源为畜禽养殖,其等标污染负荷比达74.37%;最主要污染物为COD,其等标污染负荷比达52.78%;COD排放强度最高的地区是黄埔区,最低为荔湾区,而TN和TP排放强度最高的地区均为天河区,最低均为从化区;花都区、白云区、黄埔区和番禺区为整个广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的高度敏感区和优先控制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广州郊区典型的三类工业企业(电镀工业、印染纺织业和五矿稀土业)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评价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分析成因,为广州工业企业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和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工业企业周边农田土壤共39个样品,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电镀工业和印染纺织业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累积相对较多,综合重金属负荷等级为轻度污染;各类型周边土壤Cd、Hg存在较大潜在生态风险,其他重金属(As、Pb、Cr、Cu、Zn、Ni)为低风险;Cd潜在生态风险最高,风险系数均值在48.20~61.24之间。Hg潜在生态风险次之,风险系数均值在25.46~59.42之间,Zn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最小,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均值在1.13~2.73之间。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 Hg As Cu Ni Pb Cr Zn;三家工业企业周边农田土壤状况处于轻微生态风险和中等生态风险,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依次为电镀工业稀土工业印染纺织业。【结论】工业活动所产生的重金属污染物会通过干湿沉降、污水灌溉、废弃物淋溶和粉尘等方式进入土壤,是农田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为抑制农田土壤向较重风险转变,提升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确保农田土壤环境安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工业企业周边农田土壤环境监测和污染风险管控,尤其应加强对土壤Cd和Hg的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丘陵区农业资源丰富,给种植业提供了较好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稻、玉米、小麦、薯类四大骨干作物,已成为夺取种植业中粮食增产的主要经营对象。要想“站稳脚跟”,在粮食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种植业管理工作者如何对粮食总构成中的各作物群落合理布局,恰当安排,确实是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运筹不好,互相制约,前进步子不大;安排得当,步伐合拍,则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平原不同种植年限土壤铁氧化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三角洲平原具有上千年的围垦历史,其土壤发生演变过程深受人为作用影响,开展此区域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铁氧化物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能够揭示人为耕种下土壤发生演变过程。以珠江三角洲平原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剖面为对象,研究了滨海沉积物、河流冲积物和三角洲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及黏粒中全铁、游离铁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河流冲积物、三角洲沉积物发育土壤中游离铁(Fe_d)向土体下部淀积深度逐渐增加,黏粒中游离铁(Fe_(d(clay)))含量在水耕氧化还原层中呈减小趋势,而滨海沉积物发育的土壤Fe_d含量及淀积深度均有所减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滨海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全铁(Fe_t)和游离铁(Fe_d)在黏粒中的富集程度呈增大趋势,而河流冲积物、三角洲沉积物发育的土壤Fe_t和Fe_d富集程度逐渐减小。土壤Fe_d与Fe_t、黏粒游离铁(Fe_(d(clay)))与黏粒全铁(Fe_(t(clay)))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全铁富集率(Fe_(t(clay))/Fe_t)、游离铁富集率(Fe_(d(clay))/Fe_d)均与Fe_(t(clay))、Fe_(d(clay))、黏粒铁游离度(Fe_(d(clay))/Fe_(t(clay)))呈极显著正相关,与Fe_t、Fe_d、土壤铁游离度(Fe_d/Fe_t)、黏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Fe_(t(clay))/Fe_t与Fe_(d(clay))/Fe_d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铁氧化物在黏粒中的富集以Fe_d为主,且铁氧化物的富集程度受土壤黏粒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