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试验测定不同抗黑痘病葡萄种与品种间健康叶片 Px 酶谱变化,未发现以往有人在农作物上报道过的 Px 酶带有规律的增或减的变化。但试验发现除个别种类外,普遍测得感病叶较健叶 Px 同工酶带色泽加深或酶带增多。分析 Px 同工酶对感病有敏感反应的8个不同抗病性葡萄品种健病叶 Px 同工酶谱变化,发现叶片感病后与抗病性有关的变化酶带有 P_(XA)、P_(XB)、P_(XD)带。本文对3种不同抗病性类型(轻感病型、中感病型、高感病型) Px 同工酶的这些酶带变化规律作了初步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凝胶电泳法测定了豚草根、茎、叶不同器官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按其酶带相对迁移率(R_m),可分为11条酶带.豚草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其他植物一样,有明显的器官特异性和阶段发育特异性.结果表明豚草茎叶中过氧化物酶酶谱在开花前后有明显的变化:(1)开花期较开花前酶带明显地增多;(2)开花期在主茎或叶片中,都会出现一条颜色较浅的,该器官花期特有的酶带;(3)豚草株体内一条主酶带(E 带)在开花期明显变浅.上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三种变化,为判断豚草植株体内开花前后生理生化变化提供了一种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由山苍子油合成假性紫罗兰酮和紫罗兰酮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探讨了以山苍山油为原料,在微波辐射下,合成假性紫罗兰酮和紫罗兰酮的条件;筛选了获得假性紫罗酮和紫罗兰酮较高产率的复合催化剂,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微波促进催化合成技术,可以使柠檬醛与丙酮的醇醛缩合反应的时间缩短4 ̄8产率提高12%以上,所得产物经IR和GC等方法测定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β-环糊精的C(6)位羟基合成的巯基-β-环糊精(β-CD-SH)和石墨烯的混合物在金电极上制备复合修饰膜,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复合膜对多巴胺(DA)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pH =4.0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氧化峰电流的变化与DA浓度在0.11~135 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1,检出限为1.1×1O-7 mol/L.用于模拟样品中DA的测定,回收率为98.2%-101.3%,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思维是伴随着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是人脑的一种综合性思维,是思维素质、思维心理、思维形式、思维环境和思维效果的系统综合反应,是创造性能力体现的核心因素.韦特海默认为,创造性思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我们关于某一现象的知识拆开、解构;二是将其重构、重组,以获得新的洞见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鸢尾酮的合成路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国内外有关鸢尾酮的路经及合成方法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试验发现,葡萄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存在明显的组织部位特异性,因叶片着生的枝条不同部位、同一枝条不同节位等发生变化.两个品种测定结果,在上、中、下部枝条中,均以上部枝一次梢4~5节位叶片酶带数最多、最稳定.在生长期,上部枝一次梢不同节位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与酶活性均随叶片节位升高而递减;至果实成熟期,酶相对活性随叶片节位上升显现低一高一低的变化趋势.本文对葡萄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这些变化规津以及不同生长期的适宜采样部位作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