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高专《普通生物学》教改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英  熊小真  陈奉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212-17213
对如何在网络环境下为学生设计并提供《普通生物学》自主性学习环境作了探索,以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高专《普通生物学》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东方果实蝇防治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果实蝇是东南亚地区最具毁灭性的5种农业害虫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检疫害虫之一,其寄主范围广、繁殖力高、适应能力强且危害程度大。近年来,在我国东方果实蝇主要发生区,东方果实蝇危害呈现明显地上升势头,对当地果蔬生产形成严重威胁,并也影响到这些地区果蔬外贸出口。综合了近年来世界各国在东方果实蝇防治上的一些成功经验和防治技术,分析探讨了不同防治措施的利弊,以期能为我国东方果实蝇防治和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熊小真  刘建宏  杨丽英  黎小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75-3977,3996
从桔小实蝇的分类、起源、传播、分布、寄主、生物学特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综述了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桔小实蝇及其复合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桔小实蝇及其复合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熊小真  赵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26-15028
[目的]提高假单胞菌MAP-3对甲胺磷的降解率。[方法]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800mg/L甲胺磷,接入假单胞菌MAP-3,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7个影响假单胞菌MAP-3降解甲胺磷的因素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影响甲胺磷降解的关键因素进行优化。[结果]pH值、温度和摇床转速是影响甲胺磷降解的关键因素。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3个关键因素进行优化,得3个因素的最优水平为:pH值7.1,培养温度30.57℃,摇床转速164.9r/min,此条件下甲胺磷最大降解率预测值为78.1%。[结论]根据实际条件,优化后假单胞菌MAP-3对甲胺磷的最佳降解条件为:pH值7.1,培养温度30.60℃,摇床转速165.0r/min,接种量10%,250ml摇瓶装液量80ml,培养基中MnSO40.05%、FeSO40.06%。此条件下甲胺磷降解率达77.8%。  相似文献   
5.
刘建宏  熊小真  杨丽英  熊忠平  潘涌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96-19398,19430
[目的]为在江西省对桔小实蝇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桔小实蝇的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通过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桔小实蝇在江西省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桔小实蝇在江西省的适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3以上。在24°~26°N赣南盆地的大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在19~20℃,是桔小实蝇的高适生区。在26°~27°N的赣州北部的部分地区以及吉安西南部、抚州、鹰潭、上饶东南部的少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8~19℃,是桔小实蝇的中度适生区。在26°~30°N的滨湖、赣江中下游、抚河、袁水区域和赣西南山区,年平均气温在17~18℃,是桔小实蝇的低适生区。赣东北、赣西北和长江沿岸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6~17℃,是桔小实蝇的非适生区。[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桔小实蝇的实际分布与GARP的预测分布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橘小实蝇在江西省的潜在分布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橘小实蝇的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通过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了橘小实蝇在江西省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在江西省的适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3以上。在24~26°N赣南盆地的大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在19~20℃,是橘小实蝇的高适生区;在26~27°N的赣州北部的部分地区以及吉安西南部、抚州、鹰潭、上饶东南部的少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8~19℃,是橘小实蝇的中适生区;在26~30°N的滨湖、赣江中下游、抚河、袁水区域和赣西南山区,年平均气温在17~18℃,是橘小实蝇的低适生区;赣东北、赣西北和长江沿岸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6~17℃,是橘小实蝇的非适生区。  相似文献   
7.
桔小实蝇及其复合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桔小实蝇的分类、起源、传播、分布、寄主、生物学特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综述了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桔小实蝇及其复合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桔小实蝇及其复合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了解滇柏大痣小蜂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域,对于科学评估其危害并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利用该物种的分布点数据和环境数据,通过GARP模型预测了滇柏大痣小蜂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域。在选出的10个最优模型中,216.6<x2<269.5,1.50×10-60<P<4.95×10-49,表明这些模型对该小蜂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预测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24°~26°N一线,年平均温度14.5℃,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高原面及其南北两侧是滇柏大痣小蜂的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滇西南、滇南及滇东南的少部分县(区);低适生区包括文山、马关、西畴、麻栗坡、富宁5县;非适生区包括金沙江、伊洛瓦底江、怒江、红河、澜沧江等流域,海拔约1300 m以下的低热河谷区以及迪庆州和昭通市。除滇北的昭通、迪庆和六大水系的低热河谷区外,滇柏大痣小蜂在云南省具有大面积的适生范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