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大豆育种问题浅析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从我国育成的 6 5 1个大豆品种的亲本来源和细胞质遗传入手 ,探讨了我国大豆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遗传基础狭窄 ,造成品种退化加快 ,经济寿命缩短 ,科研经费不足使基础种质研究削弱。因此 ,必须拓宽种质基础 ,加强特异种质创新 ,引进外来种质 ,调整育种目标 ,改革研究体制 ,把育种研究纳入商业化轨道 ,增加研究投入。同时分出一部分科研力量重点从事种质资源研究 ,把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种子技术及相关学科组装为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2.
霜霉病分部于我国各大豆产区,尤以东北、华北大豆生育期气候冷凉地区发生较多,多雨年份病情加重,严重的导致叶片早落或凋萎,种子霉烂,减产30%~50%,其主要为害幼苗或成株叶片、荚及豆粒。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东部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非常适宜于大豆的种植尤其是高蛋白大豆的生长发育。从国际国内市场对高蛋白大豆的需求趋势来看,全球大豆蛋白产量呈现出高增长态势,中国的食用大豆消费量也逐年增加,并且在国际市场上非转基因大豆的价格明显高于转基因大豆15% ̄20%。因此应利用吉林省东部地区非转基因大豆的优势及时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重点发展高蛋白大豆。对此,政府部门应当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保证,加大种子培育等科研投入及针对豆农适当发放种子补贴以此鼓励和引导农民的种豆积极性。同时以非转基因作为绿色盾牌,提高吉林省高蛋白大豆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所大豆品种资源系统分类目录中的10份九农号大豆品种为材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性状与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对脂肪含量影响最大的性状是开花至成熟日数,其次是单株粒数、主茎节数和荚高;对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性状依次是株高、出苗至开花日数、荚高和单株粒数.根据上述结果对大豆品质育种提出间接选择的参考依据,将简化选择方法,提高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油大豆早熟新品种九农40号,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5厘米左右,丰产性较好,区域试验较对照品种增产3.4%,生育日数118天,活动积温2 450℃,适宜在吉林省东部山区、半山区早熟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6.
大豆苗期掐尖处理的结果表明:不同复叶期(第1~4复叶期)掐尖处理的植株,其新分枝发生的位置以掐尖原部位产生的为最多,占60%以上;在真原基(真叶基部、掐尖原部位)同时发生新分枝的比例始终在20%左右;发生在子叶基部位置的新分枝只产生于第1复叶期间进行掐尖处理的植株;苗期掐尖处理有利于有效分枝的大量增加,并对预期产量潜力的发挥创造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大豆新品种"九农33号"是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大豆研究所以"九交92108-1"为母本,"九农20号"为父本,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原品系代号为"九交97102-10-1".2004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性好、品质优良等特点[1],是目前吉林省中晚熟区域主要推广的高产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以分枝型和主茎型各两个品种为材料,3种密度处理,2因子裂区设计试验,分析种植密度对大豆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栽培水平下,分枝型中熟、中晚熟品种以每穴单株、每公顷16.0—17.0万株,主茎型中熟品种以每穴双株、每公顷20.0—22.0万株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豆苗期第1~4片复叶展开期间相关性状的调查,分析各复叶的叶片生长状况与大豆子叶、真叶脱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苗期第2片三出复叶展开的时间最长,之后有逐渐缩短的趋势,大豆苗期第1~4片复叶展开的时间大约为17~18d。子叶脱落期处于第5片复叶展开期间,而真叶脱落期大约处于第11~12片复叶展开期间。  相似文献   
10.
九农35号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1995年以九交7714—12为母本,以九交8909—16—3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系谱法世代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型大豆品种。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