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3篇
综合类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土退耕坡地膜下滴灌抗旱造林及减蚀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刺槐、油松为材料,以坡地常规造林技术为对照,研究了退耕坡地大鱼鳞坑覆膜打孔滴灌技术,使水通过滴灌管缓慢滴入土壤深处,避免了水分无效蒸发,可使刺槐造林成活率达到98 7%,油松达到91 4%,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6 6%和38%。在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可明显促进幼树生长,刺槐3年平均生长量比对照提高28 1%,油松提高39 3%,树冠投影面积增加2倍。在中强度降雨2次/a、总降雨量387 4mm情况下,25°坡地土壤侵蚀模数下降至2500t/(a·km2)以下。  相似文献   
2.
虚拟漫游是现代设计表现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为例进行了校园虚拟漫游的初步设计,介绍了校园虚拟漫游制作的基本流程.系统阐述了基于3DS Max平台的校园虚拟动画制作过程,重点探讨了数据采集、基本场景构造、后期处理等步骤中应该明确的思路、注意的问题、使用的方法与技巧,最后就全部场景的实现与虚拟校园漫游系统的发布进行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3.
水热耦合作用下尿素转化为铵态氮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4种温度、5种土壤含水量共20种处理的室内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土壤含水量、温度及其耦合作用与尿素转化为铵态氮的关系,探讨水热耦合作用下尿素转化为铵态氮的动力学过程,以及旱地农田尿素利用率。研究结果看出,在本试验条件下,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均可以促进尿素向铵态氮的转化,且在尿素转化为铵态氮的过程中,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存在着交互效应。同时建立了土壤中尿素转化中铵态氮含量变化的动力学模型(Y=a+bt+c/t),模型分析表明,土壤温度和水分对a值存在负交互效应,而对b、c值却存在正交互效应。此外,通过对试验各温区比温值的分析,发现施用尿素后铵态氮产生的最敏感温区及最敏感湿度,并针对施肥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该文系统地对榆林地区农田灌溉和水利资源进行分析,指出该区水地的重点开发区在北六县,灌溉农田可发展到15万hm2,1 hm2产量到6 000 kg,粮田面积为10万hm2,即可产粮达6亿kg。南部丘陵区发展集水补灌农业,修水窖150万孔,可对15万hm2梯田进行补灌,其中10万hm2种粮食,使粮食产量提高到3 750 kg/hm2,可产粮3.75亿kg,全区共产粮9.75亿kg  相似文献   
5.
渭北旱塬是我国苹果主产区之一,苹果一度成为该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了改变该地区苹果生产管理粗放,技术较落后的现状,结合近年来苹果生产技术的科研成果,制定一套从苹果生产建园到采收储藏的生产技术规程,做到系统集成,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为渭北无公害苹果生产提供一个全面合理的技术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6.
旱地绿豆高效栽培及节水补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耕作措施及不同补灌量对旱地绿豆高产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可显著提高地温 ,使绿豆出苗期、花期提前 ,生物量增加 ,补灌和地膜覆盖都可延长花期 ,使产量增加。其中“地膜 起垄 膜上播种 补灌”试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黄土峁状丘陵区树木引种及小流域治理树种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乔、灌树种34科67属114种276个品种在黄土峁状丘陵区进行筛选、驯化,通过20多年的观察研究,在兼顾经济和水保效益的情况下,鉴选出适宜当地发展的树种16科32属47种106个品种,并提出黄土峁状丘陵区防护林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8.
陕北地区谷子双料沟垄组合覆盖增产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连续3a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陕北丘陵沟壑区旱梯田采取双料沟垄组合覆盖,可明显改善土壤水、气、热环境状况。通过减少裸露地表的无效蒸发,加快植株生育进程,缓解土壤温度的巨变,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降水利用率,为谷子的增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试验谷子采取双料沟垄组合覆盖措施,较对照平均增产67.9%,比地膜覆盖增产11.8%。  相似文献   
9.
为丰富种质资源,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引进乔木树种105个,分属于15科25属,进行筛选、驯化,鉴选出了适宜该区坡地生长的樟子松、油松、侧柏、刺槐,适宜沟底生长的山杨、胡杨、乌柳,经济树种梅杏、红枣、桃等8科12属90余个优良树种。并研究了其立地条件及水、肥需求规律,提出了不同树种立地范围。结果表明:刺槐耗水量较大但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油松、侧柏耗水量较少适于旱坡地种植;杏宜种植于水肥条件较好的阳坡或半阴坡;梨阴坡、阳坡均可;枣应植于阳坡等。  相似文献   
10.
陕北峁状丘陵区陡坡地杏树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试验研究,提出陡坡地树栽培的品种选择、整形剪枝、土肥管理等配套技术。陡坡地栽培杏树。可明显提高水土保持效果及经济效益,收入是种植马铃薯的6-7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