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不同分离方法对大米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玥  牟伯中  罗昌荣  钟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96-15798,15827
[目的]确立既不破坏大米淀粉天然结构与性质,又能有效分离制备大米淀粉的方法与工艺。[方法]研究并比较了碱法、表面活性剂法和酶法3种不同的制备大米淀粉的方法分离大米淀粉与蛋白的效果,以及对大米淀粉各项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3种制备方法除蛋白的能力相近,但酶法制备的大米淀粉,其颗粒的破损率最小;DSC测量的热力学参数显示,不同方法制备的淀粉其糊化热力学特性没有明显的差异;粒径分布图显示,酶法制备的大米淀粉具有最小的颗粒粒径。[结论]综合各项物理指标,得出酶法制备大米淀粉的方法相对于碱法和表面活性剂法有较高的优越性,能较好地保持大米淀粉的天然特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宝力格油田巴19断块地质条件、水驱开发特点及目前稳产存在的问题,华北油田公司通过在该断块建立稳定微生物场来实现整体微生物循环驱。实验首先从目标油藏筛选出4株高效采油菌,室内研究表明这四种菌不但能够很好地适应油藏环境,而且对原油具有很好的降黏乳化效果。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所筛选菌种能够以原油为碳源,有效降解长链烃,尤其将这4株菌按等比例复配后效果更佳,降黏率达52.8%,在水驱(采收率49.5%)的基础上,物模驱油提高采收率为9.1%。33口注水井进行两轮次的微生物驱后地层中的菌液浓度普遍在105~106个/mL之间,注入的目标菌得到有效生长和繁殖,并且能够维持8个月以上。微生物驱后含水率被控制在85%以下,采收率明显提高,12个月累计增油15000 t,投入产出比达到1: 2.5。该研究为微生物采油技术现场应用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