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喀斯特簸箩小流域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喀斯特高原盆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于2008年2月对清镇簸箩小流域4种不同等级石漠化即无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样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获土壤动物688头,隶属2门7纲14目,其中优势类群是蜱螨目、弹尾目和膜翅目。无石漠化样地土壤动物的种类最多、密度最高、多样性最丰富。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样地土壤动物群落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土壤动物的个体数与石漠化程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含水量和土壤孔隙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pH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地区小流域地下水土流失观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2009年9月—2010年8月为一个水文年,以小流域为水土流失研究尺度,通过对王家寨喀斯特小流域地下河出口断面的连续定位监测,获取每次降雨中地下河水流流量及含沙量。结果表明,只有当降雨量达到一定值后,地下河涨水、产沙才与降雨有着显著响应。根据含沙量计算出此水文年小流域随地下河流失的土壤为519.29 kg,初步估算地下土壤侵蚀模数为0.42 t/(km2.a),仅占地表、地下土壤流失总量的0.81%。喀斯特地区地下土壤流失量占流域总土壤流失量的比例,需在更多地貌类型区长期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来确定。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土壤动物的时空格局与生态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石漠化治理区土壤动物的动态变化。对毕节鸭池、清镇红枫湖和贞丰-关岭花江石漠化区的土壤动物的空间格局进行了调查,并对土壤动物在石漠化生态环境恢复中的功能研究作了总结。结果发现: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以杂食性和植食性功能类群为主,捕食性和腐蚀性功能类群分布较小。随着纬度的增加,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ulef指数有增加趋势,而Pielou指数和Simpon指数不存在这种趋势;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物种数和个体数有减少趋势;随着土层的加深,各研究区的土壤动物的物种和个体数有减少趋势,土壤动物表聚现象显著。受气候干旱的严重影响,土壤动物的年度变化波动较大。蜱螨目和弾尾目的抗干扰性、抗旱性较强,在凋落物的分解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因此,可把这两类物种作为改良土壤的主要动物。  相似文献   
4.
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地区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深入揭示喀斯特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提供基础资料,在2010年8月,对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地区土壤动物功能类群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将该研究区土壤动物划分为腐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杂食性动物4个功能类群。其中,杂食性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占总捕获量的比例为最大,捕食性土壤动物为最小。土壤动物个体数在水平分布上差异明显,类群数分布较均匀。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各样地都表现为明显的表聚现象。不同样地的特有类群反映出各自局地环境的特殊性,它们对生态系统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干旱对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区土壤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干旱对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环境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影响,在2010年贵州干旱的背景下,于4月分别对贵州毕节喀斯特高原山地、贞丰喀斯特高原峡谷和清镇喀斯特高原盆地地貌类型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并与2009年同期在相同生境下的3个研究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分布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清镇、毕节和贞丰3个研究区土壤动物类群在2009年4月为4门12纲24目,个体总数3139只,而在受到干旱影响的2010年4月则为2门8纲17目,个体总数1 031只。干旱导致喀斯特石漠化脆弱生态环境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量减少,其中个体数减少幅度最大的是弹尾目和蜱螨目等占优势的中小型类群,其他种类也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土壤动物个体总数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明显下降,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和丰富度指数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及培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石漠化地区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对生态恢复的响应,2010年9月至11月在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区对不同石漠化等级的土壤动物进行了田间培育研究。结果显示:喀斯特石漠化区土壤动物可以划分为杂食性、植食性、腐食性和捕食性4个生态功能类群,各样地均以杂食性动物的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所占比例最大,捕食性动物所占比例较小;土壤动物功能类群随石漠化程度加深,物种数减少,个体数量不存在这种关系;物种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随着石漠化程度加深而升高,均匀性、优势度指数则趋于下降;土壤动物培育发现,不同等级石漠化对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分布有影响,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分布可以揭示石漠化生态恢复现状。  相似文献   
7.
薛治国  陈浒  李晓娜  王仙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03-12305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分布广泛,其中云贵高原分布最为集中,石漠化程度最为强烈。对云贵高原地区4.5ka.B.P.的石笋、孢粉和气候记录进行分析发现,云贵高原地区在4500~1000a.B.P.期间经历了3个干旱期与2个湿润期,3个干旱期分别是4500~3400、3100~2650、2000~1000a.B.P.。1000a.B.P.以来,气候的干湿振幅有越来越大的变化趋势。干旱期由于生态退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造成地表覆被不断破坏,基岩逐渐裸露;转入湿润期后,越来越多的降水造成更多的水土流失,使石漠化逐渐出现,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