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园艺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山西省酿造原粮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障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中传统酿造业的酿造原粮供应,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即建设忻定盆地、晋中盆地、吕梁山地和上党盆地4个酿造原粮产业带,并针对性提出4个工作重点、7项扶持政策和3项保障措施,从而实现全省酿造原粮的产业化发展,助推传统酿造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山西是高粱种植大省,高粱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0%。同时山西省的酿造业历史悠久,其酿造的白酒和醋享誉全国,是山西轻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柱。山西作为高粱生产种植的中心地带,对于新品种的培育、信息交流、支撑酿造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论述了山西省高粱生产发展现状及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香菇注水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水温、注水量以及腐殖酸钾添加量对香菇出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注水温度可以缩短香菇原基形成时间,注水量增多会延长香菇原基形成时间并减少菇蕾发生量,添加一定量的腐殖酸钾也能减少菇蕾发生量,但对原基形成时间影响不明显.在各处理中,注入含有0.05%腐殖酸钾,...  相似文献   
5.
不同叶面肥对晋富2号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盛果期晋富2号苹果为材料,研究氨基酸钙、乙酵素、磷酸二氢钾、尿素、磷酸二氢钾+氨基酸钙、磷酸二氢钾+乙酵素这6个叶面肥处理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影响果实品质。其中,尿素处理对果实果形指数提高最大,应在果树的生长前期和中期喷施,加快果树生长,增强树势;磷酸二氢钾+乙酵素处理对提高果实营养品质效果最好,应在果树生长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乙酵素组合叶面肥。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利用山西省较为丰富的果木资源,解决香菇产业栽培资源短缺问题,本试验选择香菇‘K5’为试验材料,以杂木、桑木、苹果木和枣木为栽培基质,测定并分析了子实体和菌棒中的有机质含量及香菇产量。结果表明:4种果木屑均可作为香菇的栽培基质,且香菇产量和子实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枣木基质生产的香菇其产量和有机质含量均比其他果木基质要高,而且能更多的利用菌棒中的有机质。因此,在香菇代料栽培种可以考虑使用枣木代替传统的阔叶树木屑。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野生羊肚菌资源,并探讨其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本试验以QYY、XF、JJZ羊肚菌为供试菌株,以菌丝长势、密度、均匀度、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为指标,考察7种碳源对3种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羊肚菌菌丝对供试的7种碳源均能利用,表明羊肚菌对碳源的利用谱较广。而不同产地的羊肚菌对碳源的利用各不相同,QYY、XF、JJZ羊肚菌的最适碳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甘露醇、葡萄糖,菌丝生长速率分别为7.28、 8.22、 3.94mm/d,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36.39、41.11、15.78。  相似文献   
8.
寿阳县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可持续发展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了寿阳县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寿阳县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加快蔬菜新品种引进,加强蔬菜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组织,实行"五统一"服务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完善市场营销策略,建立蔬菜营销网络,正确定位、做好特色、打造精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栽培基质香菇氮、磷、钾运转规律,筛选适合香菇生产的栽培基质,本试验选择香菇‘K5’为试验材料,以杂木、桑木、苹果木和枣木为栽培基质,研究了不同栽培基质下香菇菌棒中氮、磷、钾的含量变化及其养分利用率。结果表明:香菇菌棒中的氮、磷、钾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转色完成时达到最高值;枣木基质和苹果木基质栽培的香菇,其菌棒中的氮、磷、钾含量以及养分利用率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因此,在香菇代料栽培中可以考虑使用枣木屑和苹果木屑代替传统的阔叶树木屑。  相似文献   
10.
高粱轻简栽培技术体系为:单粒机播,播种施肥喷施除草剂一次性完成,机械收获,采用"两水一密一防"栽培模式,即:浇足底墒水和孕穗水,合理密植(行距40 cm、株距21 cm,密度为8 000株/亩),及时防治高粱蚜虫。实施"适当晚播(5月10日左右)、施足底肥(亩施有机肥3 m3、缓控释肥50 kg、磷酸二铵25 kg),及时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用该模式种植高粱比常规栽培方式种植效益提高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