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7份管花肉苁蓉种质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种质的药用成分、单株干重和农艺性状差异。结果表明:1)7个种质的松果菊苷含量为21.09%~50.86%,差异显著,种质Ⅱ种质Ⅳ种质Ⅲ种质Ⅴ种质Ⅶ种质Ⅰ种质Ⅵ;毛蕊花糖苷含量为2.08%~3.28%,种质Ⅱ种质Ⅰ种质Ⅳ种质Ⅲ种质Ⅴ种质Ⅶ种质Ⅵ。2)7个种质的单株干重为179.1~443.0g,种质Ⅰ种质Ⅱ种质Ⅳ种质Ⅵ种质Ⅲ种质Ⅴ种质Ⅶ。3)7个种质的单株种子重为14.9~8.9g,种质Ⅱ种质Ⅰ种质Ⅳ种质Ⅵ种质Ⅶ种质Ⅴ种质Ⅲ;种子萌发率为60.7%~38.0%,种质Ⅱ种质Ⅶ种质Ⅳ种质Ⅰ种质Ⅵ种质Ⅴ种质Ⅲ。结果说明,不同种质的药用成分含量和单株干重差异显著。种质Ⅱ具有松果菊苷含量和毛蕊花糖苷含量高,单株干重大,种子萌发率高的特征,是最有开发潜力的优良种质。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管花肉苁蓉物质成分动态变化规律,分析管花肉苁蓉全生育期干物质累积量、可溶性糖、淀粉、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和甘露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管花肉苁蓉全生育期内,可溶性糖含量持续降低,由146.89mg/g降低至54.28mg/g,淀粉含量在未伸长期内不断升高,峰值为44.87mg/g,出土后迅速降低。单株干物质累积量呈现"S"型,在伸长期达到142.11g,之后相对稳定。2)营养生长阶段,相同质量管花肉苁蓉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甘露醇含量不受季节影响,松果菊苷含量和毛蕊花糖苷含量随着管花肉苁蓉单株干物质累积量增加而降低,甘露醇含量则先升高后降低。全生育期内,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累积量表现为未伸长期伸长期现蕾期开花期蒴果形成期。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和甘露醇累积量在营养生长阶段不断升高,出土开花后不断降低。3)相关分析表明松果菊苷含量、毛蕊花糖苷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7和0.89。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量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栽培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中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重点阐述超高产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自花生初花期, 不同产量水平的功能叶片中, 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 超高产与高产花生相比无明显差异, 但明显高于一般产量花生; 不同产量水平功能叶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变化呈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结荚期, 超高产花生功能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明显高于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 而且在生育中后期活性下降速度慢; 功能叶片中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未表现出规律性变化, 但超高产花生明显高于高产和一般产量的花生; 超高产花生功能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明显高于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研究认为, 超高产花生叶片氨的同化能力、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合成能力均明显高于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 而且衰老缓慢, 功能期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生防菌剂在油桃栽培上的应用,采用哈茨木霉Ⅰ发酵液、哈茨木霉Ⅱ发酵液、木霉发酵液、黑根霉发酵液、哈茨木霉Ⅰ和哈茨木霉Ⅱ(1∶1)混合发酵液和木霉和黑根霉(1∶1)混合发酵液喷洒“离核甜”油桃地上部分,分析了喷施生防菌发酵液对油桃树形、花性状、叶绿素含量、坐果率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生防菌发酵液可以显著提高油桃冠幅和茎粗,降低株高,促进花器官的形成,增加油桃的花芽个数和花朵数,提高油桃叶绿素含量和坐果率。  相似文献   
5.
以梭梭和肉苁蓉为试验材料,在单株梭梭上寄生1~7个肉苁蓉,研究肉苁蓉寄生数目对肉苁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株梭梭上寄生肉苁蓉数目的增加,1)单株梭梭-肉苁蓉复合体生物量降低6.1%~10.5%;2)单株梭梭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累积量降低23.2%~30.7%,而肉苁蓉种子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累积量则提高143.8%~331.3%;3)单株梭梭上寄生的肉苁蓉种子产量提高170.3%~338.1%。结果表明适宜的肉苁蓉寄生数目能够通过优化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分配来提高肉苁蓉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6.
贝母属植物形态相似,难以区分。通过对叶绿体基因组进行分析,可以为贝母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分子鉴定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基于已发表的贝母属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贝母属29个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在151058~152434 bp。基因数量为128~133个,r RNA编码基因数目稳定,蛋白质编码基因和t RNA编码基因存在差异。四分区分析发现,IRb/SSC边界存在明显差异。串联重复和单核苷酸重复含量最丰富。共线性分析未检测到基因重排,其叶绿体基因组高度保守。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贝母属植物分为4个主要分支。对贝母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发现IR比单拷贝区更保守,非编码区的突变频率比编码区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时期断根对花生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明断根时期对花生植株生长的影响,为确定适宜的断根时期提供依据。在大田覆膜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时期断根对花生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断根可降低花生株高,减少主茎叶片数、分枝数、单株开花数和果针数,且随断根时间的提前而影响明显;适期断根有利于延缓花生叶片衰老,使适宜叶面积系数维持较长时间,增加有效分枝数和有效果针数,并可较少干物质的无益消耗、减少过多的冗余生长,有利于荚果形成;断根过晚基本不影响植株生长。本试验以开花后15~20天进行断根处理对植株生长的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