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秋播以“宁麦14”为供试材料,进行了播期对“宁麦14”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狙,“宁麦14”在江阴市最适宜的播期为10月底~11月初,播期超过11月10日后产量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2.
优质稻米产业是江苏省江阴市农业"十三五"规划中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当地生产的优质稻米虽多次获奖,但仍存在优质稻米产地总体规模较小、品牌影响力较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为进一步促进江阴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通过调查研究,从构建"江阴好米"公共区域平台、培育稻米产业联合体、严格执行技术标准3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稻鸭共作有机稻生产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3年在江苏省江阴市开展了稻鸭共作有机稻生产与鸭子安全放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栽插密度是稻鸭共作有机稻取得高产的关键;40.0℃是稻田鸭子生存的极限高温,在36.0℃~38.5℃的连续高温条件下,通过灌20 cm左右的深水层,并采用边灌边排的方法可有效防止鸭子中暑死亡;将两块稻田隔成一个围养单元,通过两块稻田轮流搁田的方法可有效解决水稻中后期的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素吸收类型粳稻品种吸氮能力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2009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94个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量和含氮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吸氮量的大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等6类,以探明影响氮素高效吸收型粳稻品种吸氮能力的主要原因。结果吸收型品种抽穗前后吸氮量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抽穗前吸氮量对总吸氮量影响显著大于抽穗后吸氮量;3)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单穗吸氮量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但单位面积穗数无优势,单穗吸氮量对总吸氮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单位面积穗数;4)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播抽历期、全生育期较长,群体与个体吸氮强度大,吸氮强度对吸氮量的影响显著大于生育期;5)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干物质生产量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但植株含氮率无优势,干物质生产量对总吸氮量的影响显著大于植株含氮率,干物质生产量大是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吸氮能力强的一个重要因素;6)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各器官(根、茎鞘叶、穗)吸氮量均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抽穗前茎鞘叶吸氮量大,抽穗后氮从茎鞘叶向穗部转移多,成熟期穗部吸氮量大,有利于提高氮高效吸收型品种氮素累积量。表明:1)供试品种间吸氮量的差异很大,总吸氮量最大品种为最小品种的2.44倍,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2)氮素高效  相似文献   
5.
我市早在二十世纪70年代就曾研究示范水稻插秧机械化技术,但因当时机械不适合我市生产实际,且配套的栽培技术也不够成熟,因此未能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近年来随机械的改进、塑料软盘育秧等相关配套技术的成熟,中央、省、市对水稻机插秧的大力政策支持及机插秧省工、省时、高产、稳产优势的充分体现,水稻机插秧在我市得到了迅猛发展。2004~2005年插秧机由130台增加到458台。机插面积由1.1万亩发展到6.2万亩,2{)05年全市种植大户已普遍采用机插秧,部分乡镇甚至出现了机手订单过饱和现象。可以预料,未来几年机插秧将成为我市水稻的主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6.
杂交粳稻采用机插秧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插秧机机械的改进、塑料软盘育秧技术的成熟及江阴市政府对水稻机插秧的政策支持,水稻机插秧得到了快迅发展,2006年全市机插秧面积达12万亩,占全市水稻面积的30%以上,2007年有望突破60%。另一方面,近几年推广的杂交粳稻因高产优质深受种植户喜爱,虽种源有限,但种植面积也已超过全市水稻面积的1/5.机械化和杂粳化已成为我市未来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但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杂交粳稻能否采用机插秧还未见试验报告。为此,本试验设计了4个播量处理来研究杂交粳稻进行机插秧的可能性,旨在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阴市小麦生产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8.
在降低氮肥施用量的前提下,为确保江苏省江阴市小麦产量和种植效益,现从品种筛选、播种方式、氮肥运筹等方面,对江阴市小麦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扬麦25"的理论产量高、抗病性好,可作为江阴市高产、抗病小麦品种进行推广种植;通过耕翻后机条播再开沟覆泥的播种方式,能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从而显著提高其理论产量;在小麦全生育期施用纯氮240 kg/hm2(即比常规施肥降低纯氮用量30 kg/hm2)的基础上,采取基肥∶苗肥∶拔节肥∶孕穗肥=7∶0∶0∶3的氮肥运筹方式,理论产量与常规施肥(施用纯氮270 kg/hm2)相近。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大田壮苗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以"武运粳23"为供试材料,于2012年进行了大田壮苗肥对机插秧群体质量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大田壮苗肥后,高峰苗期的水稻个体矮壮,改善了群体中期的通风透光性,促进了水稻分蘖成穗,增穗增产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市试种的优质粳稻“9998-3”不仅产量较高,且其米质在全市米质鉴定中也名列前茅,有望成为我市的接班品种。为进一步了解其品种特性,掌握其高产栽培技术,本试验设计了基本苗和肥料共7个处理来研究其生育和栽培特性,旨在为全市大面积种植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