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夏播谷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之间的穗长、谷草重、生物产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穴播与条播的株高、产量之间的差异显著,穗重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之间的株高、穗长、穗重、产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济谷15号与济谷14号的生物产量之间差异显著,谷草重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用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评估方法对参加2011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区域试验德州试验点l5个大豆新品种(系)的11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中黄46(品系)、中黄45(品系)、冀09B2(品系)为优良品系,晋遗55(品系)、冀09B5(品系)、冀豆12(CK)、鲁97013-1(品系)、中作06-875(品系)、中作J8023(品系)、中作05-6171(品系)为较好品系,晋豆40(品系)、K06-47(品系)、邯6192(品系)、中作07-22(品系)表现一般,晋大78(品系)表现较差。评价结果与品种实际性状表现吻合,说明采用此方法能比较客观、科学、合理地综合评价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盐胁迫对14个甜高粱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1.0%、1.5%、2.0%、2.5%的盐胁迫条件下,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的萌发均受到抑制,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表现在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根长、芽重、根重均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不同类型的杂交品种和常规品种间表现基本一致,但是常规品种比杂交品种对盐胁迫更敏感。  相似文献   
4.
2011年黄淮海(北片)德州点夏大豆区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黄淮海(北片)德州点夏大豆区域试验鉴定了中黄45等14个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及生产能力,确定了中黄45、冀09B2、中黄46、鲁97013-1等4个品系其适应性、丰产稳定性及抗逆性等均达到试验要求,建议进行生产试验鉴定或审定。中作06-875等7个品系建议继续进行第2年区域试验,晋大78等3个品系建议推出试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筛选参加山东省大豆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2014、2015年2年山东省夏大豆生产试验品种为材料,对不同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百粒重、节数与产量都呈负相关,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分枝数与产量呈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粒数呈负相关。[结论]与对照相比,选择分枝数、有效荚、单株粒数比对照多,节数比对照少、百粒重略小的品种容易获得增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引进黑花生新品系的生育特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等的研究,分析鉴定各品系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及综合表现。试验结果表明,黑花1号B、黑花3号和黑花4号比黑花单增产17%以上,是目前理想的黑花生新品系,生产上推广应用可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对不同高粱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2个高粱品种吉杂123(JZ123)和龙杂11(LZ11)为材料,设置5个不同盐浓度(0、0.3%、0.4%、0.5%、0.6%)处理,探讨了盐胁迫对不同高粱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形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盐胁迫下,高粱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且盐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与对照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2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随盐浓度的升高均表现出以下变化:相对成苗率下降,出苗时间延迟,株高变矮,茎粗变细,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下降,尤其穗粒重和产量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综合2个高粱品种的性状表现,LZ11的耐盐能力较强于JZ123,更适于盐碱地栽培.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盐胁迫对不同类型甜高梁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0.5%、1.0%、1.5%、2.0%、2.5%的NaCl盐溶液胁迫下,不同类型甜高梁的萌发均受到抑制,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表现在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根长、芽重、根重均逐渐下降。但相同盐浓度下,杂交种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常规种。不同类型品种之间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重差异显著,而活力指数、根长、芽长、芽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来源的夏播红小豆品种(系)为材料,测定其成熟期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相关性状值,以其建立不同的抗倒指数进行比较分析,探索红小豆抗倒伏性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多因子抗倒指数3,即(茎粗×根鲜重×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鲜重×(1+分枝数)]是茎粗、根鲜重、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鲜重和分枝数的综合体现,与夏播红小豆成熟期的抗倒伏性联系最为密切,以其作为指标综合评价红小豆种质抗倒伏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红小豆成熟期的茎粗、根鲜重和茎秆强度的值越大,分枝数、株高和地上鲜重的值越小,则抗倒指数越大,即抗倒性越强,因此这些性状可作为评价夏播红小豆成熟期抗倒伏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可为夏播红小豆抗倒伏种质资源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麦栽培技术的更新对于保证小麦高产稳产至关重要.立体匀播作为一种新型栽培技术,具有高产、高效、节约成本等优势.该文探讨了小麦立体匀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特点及对小麦光合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指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方向,以期为丰富小麦栽培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