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奎生  王殿昌 《作物学报》1993,19(5):468-472
1986-1989年采用自然鉴定和人工土壤接种鉴定的方法,对602份玉米材料的青枯病抗性进行了鉴定。人工接种鉴定397份,其中204份材料表现抗病。在正常年份,人工接种鉴定效果明显好于自然鉴定,但在重病区或青枯病流行年份,在尚未具备人工接种条件时,利用自然发病作为选育抗病材料仍有一定效果。玉米苗期接种青枯病重于成株期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鲁玉11、掖单4号、沈单7号等6个不同类型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设置3、4.5、6、7.5和9万株/hm~2的5个密度试验,结果是不同品种间单位叶面积生产率,随密度变化而变化的幅度存在显著差异.在高产玉米杂交种选育中,可将此作为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3.
4.
1992~1993年利用6个组合的6个世代材料.在玉米灌浆初期进行土壤接种,每份材料接种10~50株,每株混接玉米鲜粒菌剂瓜果腐霉病菌(Pythiumaphanidermatum)150克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50克,乳熟末期进行病情调查,分析抗病性基因效应。世代平均值分析表明:抗病性在世代间有显著差异;抗病性同时受基因加性和上位性效应的控制,这为玉米青枯病抗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抗、感玉米茎腐病的形态解剖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1994年对单接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或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nminearum的玉米苗期茎腐病抗感病株冰冻切片镜检结果,品种的抗性与筛管中的胼胝质沉积物形成的时间早晚及萤光强弱有关。形成的时间越晚,萤光越强的品种越抗病;植株的主根和茎基皮层细胞壁及中柱维管束的细胞壁厚,大导管数量多、筛管细胞粗短者抗病,反之壁厚、小导管数量多、筛管细胞细长者感病。  相似文献   
6.
7.
山东省种植玉米历史悠久,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山东保存有500余份本地材料,200余份国外材料。经过多年全面的研究,挖掘出许多优异种质,并在生产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以下列举山东省的一些优异玉米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1987~1990年,全国育种攻关单位提供588份玉米杂交种,自交系进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对其中表现成株期抗病的232份材料进行苗期接种鉴定,苗期仍表现抗病的66份,占28.4%;人工接种苗期发病均重于成株期,用苗期鉴定基本可替代成株期抗病性鉴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