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茎用佛手瓜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1999年试验结果表明 :茎用佛手瓜栽培 2a嫩茎梢产量分别为 12 5 2 5 .0kg/hm2 与 12 898.0kg/hm2 ,6、7、8、9月为采收盛期 ,由于其本身抗病虫能力较强 ,无需进行化学防治 ,故茎用佛手瓜栽培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淮海平原北部冬小麦生育期霜冻灾害发生规律,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法和R/S分析法,分析1960—2017年的黄淮海平原北部12个气象站点0cm地面最低温度数据。结果表明:1)年均气温表现出一致的上升趋势,北部升温速率高于南部。2)研究区初霜冻推迟,终霜冻提前,无霜期延长,初霜冻延后趋势的空间表现为北部区域比南部区域更明显,终霜冻提前趋势的空间表现为南部区域比北部区域更明显,无霜期延长趋势南部比北部区域更明显。3)初霜冻日期突变年份为2006年,终霜冻日期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92年,2007—2017年初霜冻推迟,1993—2017年终霜冻提前。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育期在2004年发生突变,2005—2013年生育期缩短。4)冬小麦生育期间霜冻发生频次平均增加42%,霜冻发生频次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近期猪肉价格一路狂飙,不仅刷新年内新高,也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高,而且没有丝毫降温的苗头,这让养猪户喜出望外。在当前养猪的大好形势下,我刊特约请专家对防控仔猪腹泻的技术进行论述,同时选取了作者通过不同方法防控仔猪腹泻的措施,以期对养猪生产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4.
5.
众所周知,防控非洲猪瘟要建立三道屏障,用以保护猪只不被病毒侵染,即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和意识屏障.笔者认为,还有第四道屏障——生物屏障. 2019年以来,公司通过对非洲猪瘟重灾区幸存猪场或者说幸运猪场的调研发现,它们可能不是简简单单的因为“幸运”.甚至有一些“奇葩”猪场,本场以及外来人员不换衣服,甚至鞋也不换,可随便进出猪场,也安然无恙,可能是有一道看不见的“生物屏障”保护了猪群.这些猪场或农户的管理,根本谈不上构建生物安全体系,有的设施设备、猪舍都很简陋,有的养殖场就建在路边甚至国道旁边.  相似文献   
6.
<正>能繁母猪是养猪场的生产机器,是养猪场的核心。提高能繁母猪(以下简称母猪)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其生产潜能是每个养猪场、养猪户必须高度重视的一环,母猪生产水平高低也是衡量该猪场、养殖户生产管理水平高低、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日光温室黄瓜全季节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光温室黄瓜全季节无公害高产基地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NY5010-2001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土质疏松肥沃,沙壤或壤土,地势高,排灌方便。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地区,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农业文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农业时盛时衰,时兴时辍。秦汉时期是内蒙古历史上农业大发展的鼎盛时期之一,农业生产的规模,范围和技术水平都有长足的进步。一、秦汉时期内蒙古农业的开发战国时代,内蒙古地区在燕、赵古长城以北分别为匈奴、东胡、林胡所据;长城以南,东部为燕国,西部为赵国所辖.赵国在武灵王继位后,胡服骑射、移民开发,在九原、云中等地经营田畜〔1〕,使这些地区的旱地农业有了初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1—2003年,进行了农田杂草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基本摸清了淮北地区农田杂草种类和群落分布。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筛选出一批高效、经济的新型化学除草剂,并配套相应的应用技术,针对部分难除杂草,应用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0.
三、秦汉时期内蒙古的农业技术随着移民垦殖的发展,中原的农业技术也在边疆地区得到了传播.西汉时期,边疆地区的旱作农业已形成了较为配套的耕作技术,并开始发展灌溉农业.汉武帝元狩年间,在大司农郑当时修渭澶渠时“朔方亦穿渠,作者数万人,各历二、三期,”(年)但因缺乏引黄灌溉经验,“功未就,费亦各巨万十数.〔39〕”第一次引黄灌溉虽然效果不佳,但并未因此放弃开渠灌田的努力.正如《史记·匈奴列传》所说“汉渡河自朔以西至令居(今甘肃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