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青壮年、素质较高的农民离村进城发展后,给农村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造成了乡土人才的流失,扩大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造成了一部分土地利用效率的下降等。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加快健全土地流转制度的步伐,积极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给回乡创业的农民创造种种优惠条件,完善针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农村新型合作组织的建设等,加快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村实用人才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农村实用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需求为背景,对农村实用人才研究的基本观点进行了全面考察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基本内涵、重要性、队伍建设现状和开发对策研究4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纵观农村实用人才的研究历程,提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农村的教育培训创新和建立健全科学的机制体制是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3个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3.
李兰兰  王宇雄 《安徽农业科学》2023,(18):254-257+275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前提是观念的现代化。农民生活观现代化,是指农民物质生活“简约化”、政治生活“主动化”、文化生活“品质化”、乡村生活“安定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乡村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和谐乡村共同体建设为“基石”,促进农民生活观现代化,建设和美乡村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群体变化的状况进行了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增多,以及贫困生群体凸显。大学生群体的这种变化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即独生子女大学生较难融入群体生活,贫困大学生和富裕家庭出身的大学生不易平等相处。针对这种挑战,应当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对策为:加强大学生的合群性教育,注重大学生的平等人格教育,把宿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5.
依据马克思的利益观,对利益问题的理解要坚守唯物史观立场,利益的实质是调节社会关系。生产经营观念是农民利益观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农民的生产经营观念出现了从“勤勉重农”到“农工商并进”的转变,中西部地区农民的生产经营观念出现了从“勤勉重农”到“重工保农”再到“农工商并进”的转变。农民生产经营观念的变迁对社会关系既产生了积极影响又产生了消极影响,为弱化消极影响、实现多重利益关系的和谐要进一步构建农民的生产经营观念。  相似文献   
6.
青壮年、素质较高的农民离村进城发展后,给农村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造成了乡土人才的流失,扩大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造成了一部分土地利用效率的下降等。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加快健全土地流转制度的步伐,积极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给回乡创业的农民创造种种优惠条件,完善针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农村新型合作组织的建设等,加快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应当立足于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将其融入农民日常生活。当前,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农民日常生活面临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部分地区教育载体和方式单一、少数基层党组织存在形式主义、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基于此,应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发挥党的思想引领作用,“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将党史学习教育贯通在农民日常生产生活中,活用地方红色资源,使党史学习教育在融入农民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更系统、更灵活、更深入、更鲜活,为构建农民美好生活秩序、改善农民精神面貌、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和动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