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甲胺磷拌种防治小地老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1979~1981年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港地区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越冬代蛾峰有三个,初峰在4月初,中峰在4月中旬,末峰在4月下旬,其中的中、末峰是一代幼虫的主要来源,约占总虫量80%是预报和防治的重点,研究还指出:5月初初峰发育的幼虫正值3龄,中峰为2龄,末峰为1龄,此时,春玉米幼苗为2~3叶期。试验证明,用20%甲胺磷(缓释剂)以2%用量拌种,保苗效果为83.1%,经5000亩应用平均效果为88.4%,用50%甲胺磷(乳油)以1.0%用量拌种防治效果为91.5%,经50000亩应用平均效果为92.2%。对玉米、棉花安全,同时能兼治蝼蛄、金针虫,该法适用于地下虫混合发生区。  相似文献   
2.
乙草胺对小麦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乙草胺90%乳油30,60,90mL/667m2三个剂量对小麦出苗与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后苗前施用乙草胺在土壤潮湿或遇较强的降水时,施用量60mL/667m2对小麦的出苗及幼苗生长造成明显的药害。播种后10d的出苗率较空白对照降低了5%~25%。出苗后3周,受药害幼苗的生长量(高度)较空白对照降低11.62~13.08cm。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乳状菌毒力时发现,作为乳状菌传统分类标准的前孢,其遗传结构是不稳定的,随着寄主变换而存在或消失,从而对乳状菌分类标准提出了疑义.由于形态变化引起了毒力改变,780—1菌株变化后,致病力明显提高.说明毒力大小并不取决于前孢有无,因此对前孢作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黑龙港地处河北东南部平原,境内多港泊洼淀,地势低,易于沥涝成灾。种植的作物以小麦、杂粮为主。其生态条件适于小地老虎发生,成为我国小地老虎严重发生区之一。尤其近年来生态条件的不断变化,小地老虎的发生消长也日趋复杂。 防治适期是关键问题。过去提出以蛾、卵、幼虫龄期、作物苗龄作为防治适期的指标,但在应用上不易掌握,为此重点研究了一代幼虫虫源组成和蛾、卵关系。 1 越冬代蛾峰与发生程度关系 黑龙港地区小地老虎不能越冬,一代虫源均由外地分批迁入,一般情况成虫迁入时  相似文献   
5.
1979—1983年在河北省54个县调查了地下害虫的地理分布和危害程度.从采集的大量昆虫标本中,已初步定出了60个虫种,其中包括金龟子50种,金针虫4种,缕蛄2种,拟地甲2种及麦根蝽象等.根据害虫危害程度和生态条件将全省划分为六个自然区,每个区都有自己的优势虫种.目前,地下害虫发生趋势是:蛴螬十分严重,如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在某些地区具有发展趋势;蝼蛄危害减轻,例如华北蝼蛄.作者认为,河北省低平原区仍是重要防治区,在麦田主要防治华北大黑鳃金龟、细胸金针虫,在玉米田要防治华北大黑鳃金龟、黄褐鳃金龟等,在花生田防治暗黑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  相似文献   
6.
1986~1991年对毛黄金龟生物学习性及利用性外激素诱杀雄虫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黄成虫出土整齐而集中;雌虫仅能短距离爬行、交尾后即就近入土产卵,长年形成封闭式危害区域;成虫性间诱集力极强;雄虫只有一次有效交尾能力,雌虫可以多次交尾.这些特性有利于性激素使用.试验表明,性外激素在雌虫腹部产生,用乙醚提取活性最高.其粗提物可在0~10℃温度下贮存二年仍具有较强活性.在田间自然状态下释放粗提物诱杀毛黄雄虫,处理区比对照区毛黄幼虫量减退96.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