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1.从优良公母猪后代中挑选后备母猪:在选留后备母猪时,应设法了解其父母及其直系血亲的生产性能,要从饲料报酬高、增重快、肉质好、屠宰率高、母性好、产仔多、泌乳力强、仔猪生长发育快、断奶体重大、适应性强的优良公母猪后代中挑选后备母猪。  相似文献   
2.
在土壤风蚀过程中,跃移颗粒对表土的冲击磨蚀是公认的一种重要起尘机制。磨蚀体现了跃移沙与土壤相互作用,受沙粒跃移运动参数和土壤力学性质共同控制。然而,现有风蚀模型尚未充分考虑土壤力学性质的地位与作用,缺少磨蚀速率计算公式,亟需从固体力学角度探讨土壤磨蚀规律。该研究借鉴岩石磨蚀模型,针对含水率小于1.5%、体密度大于1.60×103 kg/m3的干燥致密土壤,提出了代表单位时间内的碰撞次数、土壤抗压强度和杨氏模量、入射沙粒动能和密度等综合效应的磨蚀变量;通过标准压缩试验测得黏土、砂土、壤土、砂质黏土、壤质黏土共5种人工均质土壤的抗压强度和杨氏模量的范围分别为0.823~4.092 MPa和0.043~0.149 GPa;利用自行设计的冲击磨蚀试验得到了干燥致密土壤在沙漠沙颗粒流冲击作用下的磨蚀规律,即磨蚀速率是磨蚀变量的线性函数,其斜率与截距分别为3.27×104和-0.027 kg/s。研究结果有助于恰当描述风蚀模型中的土壤力学性质、准确计算风蚀速率,进而服务于农田防护和水土保持工程,并为中国西北干旱区天然地貌和人工建筑风蚀现象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林口林业局从1956年开始营造红松人工林,到目前为止,已造林60余万亩,根据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要求,将红松人工林进行分类经营,其中公益林36.9万亩,占总面积的61.5%,商品林23.1万亩,占总面积的38.5%。按林分组成划分又可分为三种类型:红松人工纯林。红松与阔叶混交林、天然林冠下红松林,其中20年生以下38.4万亩,21~30年生16.8万亩,31~40年生4.3万亩,41年生以上5000亩。目前进入生理成熟期,并具备结实能力的达21.6万亩。 为充分发挥和提高红松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林口局于1996年初规划了10万亩的红松定向培育基地,并制定…  相似文献   
4.
新月形沙丘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沙漠,是最基本的沙丘形态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沙丘形态参数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沙丘高度和宽度间存在线性关系。通过对河西沙区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边缘典型新月形沙丘形态的高精度测量,并结合前人对民勤地区新月形沙丘的观测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发现高度和宽度呈正比例关系。并与库姆塔格沙漠5个新月形沙丘的比例系数比较,发现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发育的新月形沙丘的比例系数不一致,该系数可以作为描述新月形沙丘的一个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林口林业局的土壤分布规律,并根据土壤类型提出相应的经营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