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以“夏黑”葡萄果实为试材,研究采前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组合喷穗处理对葡萄浆果采后落粒的影响。喷穗处理时间为果实采收前30、25、20、15和10 d,试剂主要包括100 mg/L萘乙酸、200mg/L萘乙酸、30mg/L赤霉素、50 mg/L赤霉素、100mg/L赤霉素、100mg/L萘乙酸+赤霉素;另外,果实采收前25 d也进行了0.3%磷酸二氢钾、0.5%磷酸二氢钾、300倍氨基酸钙和400倍氨基酸钙的喷穗处理。结果表明,采前20 d和采前10 d进行喷穗处理的保鲜效果最好,防落粒试剂建议优先选择100 mg/L萘乙酸+赤霉素,其次为100 mg/L萘乙酸。而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和氨基酸钙对葡萄防落粒效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绿肥对猕猴桃园土壤养分、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在江西猕猴桃园间作冬季绿肥,设置自然生草(CK)、箭筈豌豆(VS)、肥田萝卜(RS)、油菜(BN)、毛叶苕子(VV)和黑麦草(LP)6个处理,盛花期前测产并翻压,连续两年测定果实成熟期各处理土壤养分,翻压次年测定猕猴桃产量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1)各绿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和pH,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0~20 cm土层土壤以LP、VS、VV培肥效果较全面,20~40 cm土层土壤以BN、VV、VS培肥效果较好;(2)各绿肥处理可显著提高果实单果重6.65%~10.75%,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5.94%~18.81%,VS、VV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抗坏血酸含量最高,分别为16.67%、16.23%和181.55、176.99 mg/g,较CK分别提高了24.40%、21.12%和13.77%、10.91%,果实干物质、可溶性糖含量以VS(19.31%、17.75%)和LP(19.01%、14.90%)最高,较CK分别提高了26.62%、66.04%和24.66%、39.38%;(3)综合各绿肥处理对土壤养分、产量和果实品质等方面的因素,江西‘红阳’猕猴桃园间作并翻压以VS最佳,VV和LP次之,且二者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3.
以来源于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的48份雄株为试材,对其倍性及其花粉性状进行差异性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48份雄株倍性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有2x、4x、6x 3种倍性类型,其中中华猕猴桃多为低倍性(2x、4x),2x占整个供试中华猕猴桃样品总数的72.09%,变异系数为35.48%,美味猕猴桃均为6x;美味猕猴桃的花药数整体上高于中华猕猴桃,但花粉量和花粉活力整体低于中华猕猴桃。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的48份雄株可分为4大类:Ⅰ类群花粉量变化幅度最大,所有样品每朵花花粉量为6 000~8 000粒;Ⅱ类群花药数最多且变化幅度最大,最大花药数与最小花药数样品均在此类群中,同时该类群还包含2x、4x、6x 3种类型倍性;Ⅲ类群花粉活力最高;Ⅳ类群花粉量最高且均为2x,花药数与花粉活力变化幅度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雄株倍性与花药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11。  相似文献   
4.
基于重测序进行金兰柚全基因组InDel标记开发。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金兰柚’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运用BWA软件将测序得到的片段与参考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利用严格的参数筛选杂合InDel,结合Primer 3.0设计扩增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以重测序材料‘金兰柚’和47份柚品种检测其有效性。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共筛选出81对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筛选出的多态性标记涵盖了整个‘金兰柚’基因组,平均每条染色体上9个。选取的24对InDel标记可以将48份柚品种有效区分,最少使用2对引物就可将‘金兰柚’与其他47份柚品种完全区分。利用UPGMA构建48份柚品种的聚类树状图,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11的阈值处可将48个柚品种分为3大类群。本研究中的InDel标记带型简单易读,适宜柚DNA指纹图谱构建和品种鉴定,可为柚名优品种保护、原产地溯源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33份猕猴桃核心雄性种质材料进行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为猕猴桃品种鉴定及选育工作提供帮助,也为今后规范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猕猴桃SSR数据库中选取100对SSR引物,利用遗传背景差异大的4份猕猴桃雄性种质材料进行筛选,选出14对扩增条带清晰、具高多态性且重复性好的引物,对本研究供试的33份猕猴桃核心雄性材料进行扩增,利用8%聚丙烯酰胺凝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筛选得到的14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71条条带,其中含有163条多态性条带,占95.32%。最少可以通过5对高多态性SSR引物即能将33份猕猴桃雄性种质材料全部区分开。这5对SSR引物共扩增出83条条带,多态性条带82条,占98.80%,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为1~12个,平均每对引物为16.6个。通过对33份猕猴桃雄性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发掘出猕猴桃雄性种质优异标记位点UDK96-035、UDK96-053、UDK96-040、Thr801、For13,可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温瑞塘河典型入河支流舜岙河中浮游、附着氨氧化细菌与古菌丰度进行测定,研究水体氨氧化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水环境因子、浮游与附着氨氧化微生物结构组成的多元排序分析结果表明,舜岙河从上游到下游呈现有机污染程度逐渐增加的情况,并对氨氧化微生物的组成丰度产生显著影响,水环境因子中的总氮、氨氮和总有机碳是影响水体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通过对不同生活类型氨氧化微生物丰度进行对比发现,在非汛期舜岙河中浮游态氨氧化微生物丰度显著高于附着态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其中,氨氧化细菌丰度显著高于氨氧化古菌丰度,表明在非汛期相较于悬浮颗粒态,浮游态和氨氧化细菌在舜岙河生态系统与氮素转化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外红里黑复合袋处理、浅黄色单层袋处理、深黄色单层袋处理、红色单层袋处理4种果袋对"金艳"猕猴桃进行套袋处理,探究不同颜色、类型的果袋对猕猴桃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和常温下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处理能有效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增加商品果率,但果实采摘期和软熟期的内在品质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仅红色单层袋处理的果实表现优于对照,表现出高干物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更浓郁的风味、较黄的果肉以及超长的贮藏期(90 d)等特点,因此建议将红色单层袋应用于"金艳"猕猴桃的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8.
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采用红色单层袋(A)、深黄色单层袋(B)、外红里黑复合袋(C)、浅黄色单层袋(D)4种果袋处理,研究了其对果实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套袋处理能有效地提高"红阳"猕猴桃果实单果重、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AsA含量、固酸比,降低可滴定酸含量、硬度、色度值,保持或延长了果实的贮藏期。B处理的效果最优,表现出高品质、耐贮藏的特点,贮藏期较其他处理长7 d以上;D处理具备较高的AsA含量;C处理次之;A处理在各方面的表现均较差。由此可知,在"红阳"猕猴桃生产中,应用深黄色单层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雄株优株1号(A)、雄株优株2号(B)、雄株优株3号(C) 3个猕猴桃雄株花粉,对“红阳”猕猴桃进行授粉试验,研究不同雄株花粉组合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雄株花粉混合授粉“红阳”猕猴桃后,其果实外观品质和主要内含物质含量均有差异,其中单果重、横径、纵径平均值最大的组合均为BC,果形指数最大的为ABC,可滴定酸含量最低的组合为B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的组合为ABC,ASA(抗坏血酸)含量最高的组合为AC,固酸比最高的组合为ABC。总体上混合授粉后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含物质比单一花粉授粉的果实品质好,但具体每一种花粉在混合组合中的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