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H气田发育多套含油气层系,主力储层为碳酸盐岩,该气田地震资料品质差,储层预测难度大,从而导致水平井储层钻遇率低。根据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对产能的影响,考虑水平段摩阻和气井的非达西流动影响等因素,该气田优化设计水平段长度在600~1200m。在水平段长度、水平段走向等参数优化设计、调整的基础上,在水平井钻进过程中利用测井、综合录井资料进行随钻跟踪,形成"H气田式"随钻跟踪地质导向技术。实施后储层钻遇率高,气井产能较高,证明上述水平井实施优化调整技术在H气田水平井开发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大宛齐油田新近系库车组油藏含油砂体厚度薄,砂体规模小,该井区油井生产均采用衰竭式、多层合采方式,层间矛盾突出,影响了开发效果。结合该区油藏地质及生产特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通过数模技术研究单因素影响程度,认为大宛齐油田多层油藏合采时影响单层采收率的控制因素主要为水体能量,其次为砂体延伸长度和砂体厚度;而单层产量贡献的控制因素主要为砂体延伸长度,其次是砂体厚度和水体能量。据此提出砂体分类、精细注水、分级补充能量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