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以铁观音品种鲜叶为材料,按照闽南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对杀青叶采取不同成型技术处理,分析其理化品质及生产效能,研究成型方法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成型机成型工艺(采用成型机、速包机、包揉机成型,先多次轻压,2次复火后包揉)处理下的茶叶品质较好;全程重压成型工艺(采用成型机重压数次,1次复火)处理下的茶叶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2.
不同茶树种质间氟铝元素积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一种富集F和Al元素的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以安溪和武夷山两个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闽南茶树种质为材料,采摘其春季、夏季、秋季的一芽三叶鲜叶,分别测定F、Al元素含量,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茶树种质对F、Al元素分别有着不同程度的富集,同一制度对F、Al元素的共同富集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不同茶树种质间F和Al在不同季节、不同生境条件下均差异显著,低富集F、Al元素的种质也能保持相对稳定遗传的积累特性,在季节间亦存在一定的吸收规律。从中分别筛选出了高、中、低3种不同程度富集F的茶树品种分别为4、14、37个,富集Al的分别为4、22、29个,其中共同低富集吸收F、Al的品种如T13、T14、杏仁茶等。为后续的筛选鉴定低吸收F、Al茶树品种,为生产上种植采摘加工茶叶选择原料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茶叶稀土元素分异现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存在稀土元素分异现象,对茶树稀土元素的分异情况进行了综述。造成稀土元素分异的原因主要包括土壤、季节以及茶叶成熟度、加工过程和外源喷施等。对茶叶稀土超标问题提出了土壤修复、控制稀土肥料和农药使用、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和加强茶树体内稀土转运机制研究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不同茶树种质间稀土元素积累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安溪和武夷山两个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的55个茶树种质为材料,采摘其春季、夏季和秋季的一芽三叶鲜叶,采用ICP–MS测定其稀土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的茶树种质对稀土元素有着不同程度的积累差异,种质间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55个茶树种质间对稀土元素的吸收在不同季节、不同生境条件下均差异显著,安溪13个种质稀土元素含量表现为春季大于夏季和秋季,10个种质样品安溪的平均稀土元素含量高于武夷山的。高(5.0 mg·kg~(-1))、中(2.0~5.0 mg·kg~(-1))、低(0.91~2.0 mg·kg~(-1))含量安溪茶树种质数量分别有1、40、14个。筛选结果为后续的品种鉴定和选育低吸收稀土元素茶树品种,生产符合质量安全的茶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苏丹红Ⅲ对泥鳅胚胎发育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水体中苏丹红Ⅲ的毒性作用,以苏丹红Ⅲ为诱变剂,以泥鳅胚胎为试验材料,选择泥鳅胚胎发育的4个不同时期(胚胎隆起期、原肠胚中期、神经胚期、尾芽期)为开始处理时间,用0.085g/L(1/12LC50,24h)、0.057g/L(1/18LC50,24h)、0.038g/L(1/27LC50,24h)、0.025g/L(2/81LC50,24h)、0.017g/L(4/243LC50,24h)等5个质量浓度梯度,探讨了苏丹红Ⅲ对泥鳅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苏丹红Ⅲ对泥鳅各发育时期的孵化率均产生影响;最低质量浓度组(0.017g/L)的孵化率与对照组(自来水处理)相比无明显差异;原肠胚中期和神经胚期对苏丹红Ⅲ最为敏感,在次低质量浓度组(0.025g/L)即开始表现出差异。尾芽期时,在中质量浓度组即0.038g/L时即开始表现出差异。苏丹红Ⅲ对泥鳅胚胎具有明显的致畸作用,胚胎的主要致畸症状包括体态异常、胚体浑浊或解体等。苏丹红Ⅲ对尾芽期胚胎的致畸作用表现最为明显,在最低质量浓度组(0.017g/L)时即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差异;胚胎隆起期,在中质量浓度组(0.038g/L)时,开始与对照组产生差异;原肠胚中期和神经胚期,只有最低质量浓度组(0.017g/L)与对照组无差异,其余组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4个不同处理时期的半数有效致畸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0.056、0.044、0.039、0.049g/L。苏丹红Ⅲ对泥鳅胚胎的发育有明显的抑制、致畸、致死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毒性,这可为苏丹红Ⅲ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