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林业   22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杨楔天牛对杨树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定量研究青杨楔天牛对白城杨的危害表明:寄生直径小于0.5cm的枝梢,侵入初期92.2%枯萎风折;寄生直径小于1.0cm的枝梢,侵入后期11.5%风折,成虫出孔后87.4%的寄生枝梢干枯风折。青杨楔天牛形成的虫瘿对枝梢的连年生长量影响时间长,影响量大。每主梢有1只和2只虫瘿其第1、2、3年连年生长量分别减少28.3%、16.4%、9.8%和42.0%、28.9%、17.2%。每侧枝上有1只和2只虫瘿其第1、2、3年连年生长量分别减少21.7%、12.1%、6.3%和34.8%、22.8%、13.8%。  相似文献   
2.
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效果好、成本低,且无污染,是生防中重要方法之一。但1984年曾有人对其防治松毛虫效果提出异议。在对赤眼蜂防治方法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后,得出赤眼蜂对防治松毛虫、黄刺蛾、杨小舟蛾、天幕毛虫等有显著效果的结论。防效的好坏决定于繁蜂质量、释放时机、放蜂数量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2020年11月25日那场冰冻灾害对长春市园林树木的危害情况,并以株为单位提出了分类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小舟蛾短期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小舟蛾(MicromelophatroglodytaGraeser)是吉林省西部杨树(Populusspp.)主要食叶害虫,曾于1987~1988年和1997年在长岭、乾安、双辽、扶余等县(市)大面积发生,危害猖獗,在短期内将树叶全部吃光,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该虫种群增殖很快,极易在短期内暴发成灾,因此对杨小舟蛾预测预报的研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生产应用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研究方法1.1 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于1989年和1998年春在杨小舟蛾的发生区——吉林省长岭县太平川林场和前郭县王…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屯绿化工作是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介绍梨树县村屯绿化现状,并对村屯绿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村屯绿化的建议和绿化方案,为吉林省的村屯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杨毒蛾抽样调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7.
黄刺蛾天敌复合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化管理系统日益成熟和完善,二维码这个新兴条码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中,使人们从繁琐的工作中全面解脱出来.该研究对二维码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各个层次中的应用(林木基因库、种子园、母树林及其他各种层次林地)进行说明,为方便不同层次的资源管理及开发共享提供基础,也为林木遗传改良档案管理提供保障,最终为实现林木育种数字化管理体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林分生产力与林分结构有密切关系。其中林木直径的分布规律是林分结构的基本规律。在同令林中,随着林令的增长,林木胸径的生长速度,出现差异,致使各径阶株数发生变化。其中,大多数林木位于林分平均直径附近,最粗和最细的林木较少。这是林木株数按径阶分布的一般规律。然而不同地区、不同树种的具体分布规律,仍然有所区别。为探明不同地区落叶松人工林不同生长阶段的胸径分布规律,对我省的净月潭、土们岭、松花湖、桦甸、蛟河、敦化、延吉、龙井、安图、通化、东丰等地的林分,做了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几项聚集度指标测定了白杨透翅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所有指标都表明其分布为聚集分布。聚集的原因是由于成虫的产卵习性和幼虫的为害习性形成的。本文应用了lwao的统计方法,提出了资料代换公式和最适抽样数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