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农业面源污染是目前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是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该文分析了农业面源的成因,并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团头鲂又名武昌鱼,是一种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优质养殖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需求越来越大,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也越来越高,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对环境、饲料使用和养殖技术的要求较为严格.  相似文献   
3.
黄金鲫鱼商品鱼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鲫是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育成的新品种,已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因其体色金黄,故名黄金鲫.五原县于2007年引进,2008年开始商品鱼试验养殖,现将2008年民族渔场试验养殖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为科学养殖黄金鲫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荡湖休闲渔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长荡湖水街发展概况,分析长荡湖休闲渔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长荡湖休闲渔业的发展,并为其他湖泊休闲渔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RS和GIS的土壤侵蚀量预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运用RS、GIS和USLE集成技术,对秦皇岛市土壤侵蚀量进行了定量试验研究。对各相关因子值进行科学的确定,利用ARC/INFO的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功能,提取了各因子图,预测了秦皇岛市的土壤侵蚀量。结果表明:秦皇岛市侵蚀总量为每年1 162.139 0万t,平均侵蚀模数为每年1 494.07 t/km2。占区域面积21.19%的土壤侵蚀强度在中度或中度以上,该区域对土壤侵蚀量的贡献率为71.26%。林地和草地的侵蚀量占侵蚀总量的82.37%和9.29%,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北部山区的林地。实践证明,利用RS、GIS和USLE技术进行土壤侵蚀监测与预测是可行的和高效的。  相似文献   
6.
选取Landsat系列陆地卫星遥感数据作为数据源,采用主成分变换技术提取了1977年、1994年、2007年和2013年4期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的分布状况,分析了近35 a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的分布与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近35 a泥炭沼泽分布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从1977年的1 997.08 km~2减少到2013年的1 358.66 km~2,减少幅度达到31.97%。该区泥炭沼泽的退化经历了由慢到快,然后逐渐向好的过程,其中1994—2007年是退化高峰期,退化速率为29.1 km~2·a~(-1)。同时,区内泥炭沼泽的退化方式也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西北部以沙化为主,而东南部退化则主要表现为草甸化。  相似文献   
7.
孝感城郊麦稻两熟免耕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麦两熟免耕栽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 ,虽然免耕栽培不如耕种栽培产量高 ,但由于节省人工、耕牛和农机具等成本 ,仍比耕种栽培增值。免耕栽培应采用合适的品种 ,注意除草和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8.
斑点叉尾鮰鱼肠型败血症病例治疗实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点叉尾鮰肠型败血症是其养殖期一种常见的细菌性鱼病,在中国南方较多发,在北方的内蒙古自治区此病的报道尚属首次。此次对该病的治疗分别采用了土霉素、磺胺甲基异嗯唑、氟苯尼考等3种抗菌素。并结合内服中草药、外泼聚维酮碘和益生菌调节水质的方法,很好地控制了该病,对今后防治该病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北方地区水产养殖生产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因地制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迎接挑战.近年来,我们积极采取调整水产养殖结构,引进优良品种等措施,养殖效益明显提高.从1997年开始,引进革胡子鲶养殖,通过几年的饲养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养殖方法,利用温室育种,露天饲养成鱼,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野杂鱼、屠宰下脚料等饵料资源,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生产中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12年6月进行了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鱼苗乌仔、夏花的运输试验,鱼苗装运使用常规运输鱼苗塑料袋(70cm×40cm),外包装分别采用普通纸箱包装和泡沫箱包装,运输方式为汽车和飞机空运相结合,装运密度分别为8000尾/箱和3000尾/箱,12h内运输成活均达到92%以上,证明使用塑料袋长途运输鮰鱼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