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最终赢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进而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步扩大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范围。目前,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文中所探讨的主要内容就是当前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在教学改革探析活动当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显微解剖和石蜡切片技术,对四季桂品种群中‘四季桂’(Osmanthus fragrans‘Sijigui’)不同季节的花芽分化及开花特性进行研究。‘四季桂’一年成花3次,分别于3月初、6月上旬和10月底开始花芽分化,4月下旬、8月底和11月底完成,分别历时约2个月、2个半月和1个月。6月开始的花芽分化和开花过程与秋桂品种群基本相似,分化后需要低温才能开花,最终形成聚伞花序,无总梗,花粉发育正常。而10月底分化的花芽在完成分化后随即开花,形成的花序有总梗,且有伸长与未伸长之分,长度分别为(0.80±0.11)cm和(3.50±0.71)cm。3月分化的花芽与新梢同时生长发育,分化完成后随即开花。春季和冬季的两次分化形成的均是圆锥状花序,具总梗,花粉均败育。结果表明‘四季桂’自身存在着不同的成花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梅Prunus mume是花果兼用型植物,在国内广泛应用。评价不同梅品种,为花果兼用梅品种选育以及梅果实加工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梅28个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花部性状、结实量、果实品质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8个梅品种花径为19.14~31.38 mm,花瓣数量为5~23枚,花色以白色品种占比最大。不同梅品种结实量差异较大,其中‘丽江照水’‘玉龙红翡’‘玉龙绯雪’易结实。不同梅品种果实外观品质与内在品质均存在差异。对28个品种进行主成分分析,16个指标简化为4个公因子,方差解释百分比为80.77%;综合得分表明:‘蝶羽重’‘骨里红’‘单粉垂枝’‘红颜朱砂’‘ZAFU-CZ02’‘江梅’‘丽江照水’得分较高;对28个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欧氏距离为24时,梅品种可分为6类。综合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单粉垂枝’‘丽江照水’‘骨里红’‘红颜朱砂’4个优良的花果兼用梅品种。【结论】不同梅品种花部性状、结实量及果实品质均存在差异。综合花部性状、结实量、果实品质可知:‘单粉垂枝’‘丽江照水’花单瓣,易结实,果实综合品质最佳,适宜作为果...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叶用型食用菊类型,从现有11个品种中初步筛选出叶片口感好、生长势旺盛、叶表皮绒毛少的材料,进行营养成分及产量测定,并以叶片营养成分含量各指标及产量作为叶用型菊花筛选评价要素,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通过对3组依据不同的侧重点构建的权重模型的结果进行计算分析,筛选符合要求的叶用型食用菊材料。结果表明,四倍体菊花脑、二倍体菊花脑、开菊1号综合评价营养成分较好,产量预测值分别为711.52、346.66、424.38 kg·667 m-2;水分含量分别为80.43%、80.77%、82.01%;有机酸含量分别为0.42%、0.34%、0.31%;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21.09、15.47、4.42 mg·g-1;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17.93、20.02、12.48 mg·g-1;纤维素含量分别为45.99、24.38、95.37 mg·g-1;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1.19、1.63、0.91 mg·g-1。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菊花脑、二倍体菊花脑、开菊1号3个品种总体得分相对较高,3组权重总体得分均大于0.4,得分均优于其他材料,可作为优良叶用型食用菊材料。本研究为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筛选符合市场要求的叶用型食用菊品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15-顺式-ζ-胡萝卜素异构酶(15-cis-ζ-carotene isomerase,Z-ISO)可以催化9,15,9'-三顺式-ζ-胡萝卜素异构化生成9,9'-二顺式-ζ-胡萝卜素,Z-ISO基因是植物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中最后一个被鉴定的基因.为克隆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Z-ISO基因的ORF序列并研究其表达特征,本研究利用已构建的桂花花瓣转录组数据库中Unigene序列信息,结合PCR技术克隆得到桂花Of Z-ISO1(GenBank登录号:KX120175)和Of Z-ISO2(GenBank登录号:KX120176)基因ORF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Of Z-ISO1和OfZ-ISO2基因均含有长为1 107 bp的ORF,编码368个氨基酸残基.Of Z-ISO1和Of Z-ISO2蛋白均含有6个跨膜螺旋区和3个保守的异构酶功能作用所必需的活性位点(H152、H268和D296).Of Z-ISO1和Of-ISO2与玉米(Zea mays)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Z-ISO1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Of Z-ISO1和Of Z-ISO2与芝麻(Sesamum indicum)Z-ISO亲缘关系最近,聚为同一小支.qRT-PCR结果显示,堰虹桂花序发育过程中,OfZ-ISO1基因在花蕾期花序中表达量较低,铃梗期其表达量急剧增加,初开期表达量保持不变,而盛开期表达量显著下降;Of Z-ISO2基因在花蕾期和铃梗期花序中表达量较低,随后表达量逐渐增加,于盛开期表达量达到最高.在桂花不同花色品种中,丹桂品种堰虹桂花色最深、花瓣类胡萝卜、素总量最高,金桂品种金球桂次之,银桂品种玉玲珑花色最浅、花瓣类胡萝卜素总量最低;总体上铃梗期和初开期时玉玲珑Of Z-ISO1和Of Z-ISO2基因的表达量较高,盛开期3个不同花色品种花瓣中OfZ-ISO1和Ofz-ISO2基因的表达量大致相同.本研究结果表明,桂花花序开放过程中Of Z-ISO1和Of Z-ISO2基因的表达水平对其类胡萝卜素的积累十分重要,不同花色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其Of-ISO1和OfZ-ISO2基因表达量并非正相关.研究结果将为全面揭示桂花呈色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菊花CmGATA12基因的功能,分析其表达特征,并转入拟南芥中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从菊花品种‘清露’中克隆获得CmGATA12全长序列,与其他物种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CmGATA12在菊花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将CmGATA12基因转入拟南芥中,观察其对拟南芥开花时间和莲座叶片数的影响,并分析CmGATA12转基因拟南芥中相关开花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CmGATA12与拟南芥GATA家族的AtGATA13和AtGATA8的遗传距离最近。组织定量分析表明CmGATA12在菊花的茎中表达量最高,在芽中表达量最低。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活性试验表明,CmGATA12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膜并且具有转录激活活性。统计CmGATA12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开花时间和莲座叶片数发现,CmGATA12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开花时间均提前于野生型拟南芥植株,开花时的莲座叶片数均低于野生型拟南芥植株。CmGATA12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相关开花基因的表达中,促进开花的基因AtSPL5和AtGI在CmGATA12转基因植株中较野生型拟南芥中的表达量上调,抑制开花的基因AtSVP、AtFRI、AtTOE1和AtTOE2在CmGATA12转基因植株中较野生型表达量下调。[结论]本研究克隆得到的菊花CmGATA12基因,具有促进拟南芥开花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高温和外源脱落酸对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3个相关基因,包括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HYB)的调控作用,为阐释桂花类胡萝卜素代谢调控的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方法  根据桂花基因组数据库的序列,从桂花品种‘堰虹桂’‘Yanhong Gui’中克隆OfPSY、OfPDS、OfHYB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再构建PCAMBIA3301-LUC载体在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中瞬时表达,结合高温(37 ℃)和200 mg·L?1脱落酸处理,分析启动子活性。  结果  获得OfPSY、OfPDS、OfHYB基因的部分启动子,其长度分别为1 908、1 521及1 830 bp。作用元件分析表明:3个启动子中均存在TATA-box和CAAT-box等启动子基本元件、光响应元件、脱落酸响应元件以及MYB和MYC结合位点。此外,在OfPSY启动子中,存在赤霉素响应元件;在OfPDS启动子中,存在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赤霉素响应元件、厌氧诱导型元件参与防御和胁迫的元件;在OfHYB启动子中,存在生长素、乙烯、茉莉酸甲酯等激素响应元件、低温响应元件和厌氧诱导型元件。烟草瞬时转化试验表明:相对高温能激活OfPSY、OfPDS和OfHYB的启动子活性,脱落酸能激活OfPDS和OfHYB的启动子活性。  结论  高温和脱落酸可能通过调控桂花类胡萝卜素合成基因启动子活性,影响桂花类胡萝卜素的积累。图4表5参28  相似文献   
8.
桂花OfCCD1基因启动子克隆与表达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CDs)参与植物中多种类胡萝卜素的代谢,在桂花Osmanthus fragrans中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基因1(OfCCD1)对花香物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前期获得的桂花‘堰虹桂’O.fragrans ‘Yanhong Gui’转录组数据库中OfCCD1的序列和前人已发表的OfCCD1序列设计引物,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从桂花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OfCCD1基因2个拷贝的启动子序列OfCCD1P-L和OfCCD1P-S,其长度分别为2 747 bp和981 bp。2个启动子序列中均含有参与光响应的元件,热激响应元件(HSE),脱落酸(ABA)响应元件(ABRE)和乙烯响应元件;此外,2个启动子中均含有4个ACGT序列。将2个启动子序列分别替代pBI121上的35 S启动子,将构建的载体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转化烟草Nicotiana tabacum叶片进行瞬时表达,发现2个启动子都具有驱动GUS报告基因表达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金桂及其芽变花色表型及色素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桂及其芽变花为试验材料,利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 Color Chart,R.H.S.C.C.)和色差仪测量两种花的颜色表型,通过显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初步确定了两种花的主要色素类型,并且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HPLC–DAD)测定花瓣中类胡萝卜素和总黄酮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源—质谱联用技术(HPLC–APCI–MS)和标准品鉴定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结果发现,芽变枝条上的花色由母本的黄色(R.H.S.C.C.12B~13A)变为橙红色,且花瓣边缘和内部颜色不同(内侧R.H.S.C.C.23B,花瓣外缘R.H.S.C.C.N25A);两种花瓣中均含黄酮类化合物,不含花青素苷,且两者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从两种花瓣中分离鉴定出主要的类胡萝卜素成分为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这两种组分和类胡萝卜素总量在芽变花瓣中极显著高于母本,而两种花瓣的总黄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最终可以确定引起芽变花色变化的主要色素成分为类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0.
从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堰虹桂’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获得OfNCED3基因序列。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OfNCED3具有NCED家族特有的2个保守结构域MIAHPKxDP和HDFAITE以及4个保守的组氨酸残基。进化树分析发现OfNCED3与番茄SlNCED1聚为一支。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桂花开放过程中,Of NCED3在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的‘堰虹桂’花瓣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的‘玉玲珑’,推测OfNCED3可能与‘堰虹桂’和‘玉玲珑’花瓣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有关。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获得过表达OfNCED3烟草株系。利用分光光度计和超高效液相(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测定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ABA的含量,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类胡萝卜素通路上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发现异源过表达Of NCED3导致转基因烟草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ABA含量增加,类胡萝卜素合成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上调,且下游合成基因上调幅度高于上游合成基因。本研究表明Of N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