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针对压差式、文丘里式施肥罐在温室滴灌时难以实现定量施肥的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可实现定量施肥的重力滴灌系统,并通过计算确定了系统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2.
温室青椒开花座果初期耗水规律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及滴灌情况下温室青椒开花座果初期的耗水规律,分析了两种情况下土壤含水率、相对湿度、温度和叶面积指数(LAI)对青椒开花座果初期耗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滴灌情况下,植株平均耗水量分别为0.87和2.0mm/d,地膜覆盖使耗水量减少了51.3%;利用蒸发皿测定的水面蒸发量能够很好地估算温室内的青椒耗水量,两种情况下温室青椒开花座果初期蒸发皿系数分别为0.39和0.82;土壤含水率、温度与青椒耗水量同步变化,相对湿度与耗水量异步变化,叶面积指数(LAI)的增大使耗水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及传感器技术的温室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完成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土壤水势、光照及二氧化碳等参量的采集,并可根据上述参量实现温度调控、光照调控、节水灌溉及二氧化碳等参量的自动调节,实现了温室自动控制功能,为温室的工厂化育秧、工厂化种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北方土石山区生态修复与水源涵养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建设美丽中国的实际需要。针对太行山区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环境容量与承载力低下、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与资源禀赋较差、贫困程度较深等问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太行山中段东坡的低山丘陵区进行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通过30年的研究实践,提出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北方土石山区生态修复治理体系,为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扶贫攻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与示范。本文通过30年研究历程回顾、研究与展望,总结了土石山区生态修复与水源涵养的进展与展望。太行山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研究初始阶段(1986—1996年),确定了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恢复的途径与技术理论,建立了以水土富集为中心的林业生态工程。二是提升发展阶段(1997—2007年),这一阶段主要是研究了影响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关键因子与影响机制,并提出了有效的技术措施与解决方案。具体说来,在径流林业研究方面,研制出了太行山水土富集工程带间距计算公式;在降水资源转化与水分运移规律研究方面,明晰了岩土二元结构体的降水-土壤水-裂隙水的基本补给路径,揭示了岩土界面"优先流"与裂隙网络"优先流"的运行转化规律,阐明了浅层风化裂隙岩体渗流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对植被耗水过程的响应关系;在降水资源调控利用研究方面,研制出了生物集雨新材料、营养调理剂和生物集雨面建造施工工艺。三是全面创新阶段(2008年—),重点探讨了山区生态产业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研发了经济林土壤扩蓄增容技术、石质山地困难立地造林技术、经济林生态隔离带调控技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沙产业开发技术,以及林下经济、循环经济、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化技术体系。下一步将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向人口密度较大、人类活动频繁的雄安新区上游山区扩展,重点开展以国土绿化、景观建设、水源涵养、水土流失治理、污染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监测,研究现代干扰条件下山地灌丛生态系统向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及主要驱动因素,山地水旱灾害形成机制、降水资源调控与水源涵养,以及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山地生态经济体系,为构建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体系与水源涵养功能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为山地生态系统经营管理,实现其生产、生态功能和系统稳定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温室番茄滴灌灌水指标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王贺辉  赵恒  高强  韩淑敏 《节水灌溉》2005,(4):22-23,25
研究了日光温室中番茄的需水量、需水规律、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对日光温室番茄进行了滴灌灌水制度的研究。根据番茄不同生育期的生理特性及其需水特性确定其相应适宜的土壤含水率范围(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为:苗期45%~55%,开花坐果期55~75%,坐果期65-85%。不同生育期的灌水定额为:苗期10~15mm,开花坐果期15-25mm,结果期20-30m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