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黄河流域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有效地应对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针对黄河流域构建了生态空间网络,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缓景观格局破碎化。  方法  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生态斑块面积周长、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和平均斑块分维数,选取了生态源地;利用GIS空间分析和MCR模型算法构建最小累积生态阻力面,提取出潜在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最终得到由生态源地和潜在生态廊道组成的黄河流域潜在生态空间网络并对其进行鲁棒性分析。  结果  (1)黄河流域潜在生态空间网络由294块生态源地和369条潜在生态廊道组成。(2)生态源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草地和水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南部,东南部也有零星分布。(3)生态廊道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密度较大,生态空间网络结构复杂,在小块生态源地之间长度较长,对研究区生态环境发挥关键作用。(4)网络中共提取125个生态节点并使用matlab进行模拟攻击测试其鲁棒性,总体上随机攻击下生态空间网络的恢复鲁棒性优于恶意攻击,连接鲁棒性在攻击一定数量的节点后呈现大幅度上涨,网络结构崩溃。  结论  本文基于MCR模型构建黄河流域的潜在生态空间网络并对其进行了拓扑结构分析,为生态空间网络优化提供重要借鉴意义,为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高黄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必然要求,文章以运河一带的农村建设为基础,以小见大,全面剖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辐射对运河周围农村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和长远的发展意义,能够带动该地区农村的发展,有利于在保持农村风貌的基础注入更多的新内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加强统筹,建设高颜值的生态长廊和高效益的经济长廊,汇聚江苏大运河新农村建设整体合力,有助于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国家文化公园作为我国文化领域深入推进的重大战略工程,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国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文中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梳理分析2006年9月至2023年1月国家文化公园的研究进展。结果显示:1)国家文化公园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渊源,从概念内涵来看,国家文化公园包含了国家认同、文化传承和公园建设。2)国家文化公园的文献发布数量与国家政策导向紧密相连,2006-2016年为起步探索期,2017年以后为快速推进期。3)学者们重点关注了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挖掘与保护传承、文旅融合与活化利用、建设方向与发展路径以及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基于以上,结合文化强国的战略背景,文中提出了以下展望:深化跨学科的理论研究体系、建立问题导向的研究方法体系、强化内容深度研究、引领实践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