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正>海宁市"誉海"稻田养小龙虾基地采用水稻-小龙虾共作"369"模式(即3-4月放虾苗、5-6月种水稻、8-9月再补放一批种虾,3-5月是小龙虾主要生长期,6-9月为水稻生长期,10月初收割水稻后再灌水养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田间改造(1)以50亩左右为一个单元,沿田块四周开挖环沟。环沟面宽3米、底宽2米、深度为1.5米左右,面积占总面积6%~8%,并在田块一边留出4米左右宽的机械便道。  相似文献   
2.
正水产养殖尾水及其治理问题已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关键点。海宁市海昌街道水产养殖区块采用人工潜流湿地结合沉淀池、生态净化池等综合性净化系统来处理养殖尾水,实现氨氮最终净化率72.57%~90.54%,总磷最终净化率83.18%~93.97%,高锰酸盐指数最终净化率10.23%~53.02%。  相似文献   
3.
长江下游日本沼虾形态特征及主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下游安庆和常熟江段随机采集 2234尾日本沼虾 (Macrobrachiumnipponensis)样本,测量了全长、体长、额剑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腹部长、腹部宽、尾扇长、第二步足长、额剑上刺数及额剑下刺数等 22项形态性状。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雌雄群体主要形态性状对体重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对各性状影响体重的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额剑上刺数和额剑下刺数与体重的相关性不显著 (P>0.05),而其余性状与体重相关性极显著 (P<0.01),雌雄群体对体重影响最大的 3个性状均为全长、体长和第二步足长。经通径分析及回归显著性检验,建立雌雄群体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 W♀=-2.383+0.021X1+0.027X2+0.029X3+0.032X4+0.027X5和 W♂=-3.321+0.011X1+0.053X2+0.024X3+ 0.051X4+0.021X5+0.032X6,两方程的多元回归系数 (r2)分别为 0.9102和 0.8920,回归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P<0.01)。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海宁市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工作重点,加大现代化设施渔业投入力度、积极推广新型水产养殖技术模式、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加强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建设,有力推动环境友好型渔业发展步伐,促进了全市渔业和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澳洲淡水龙虾是一种极具推广潜力的水产新品种。目前,因人工繁育的苗种数量较少,市场供不应求。海宁市水产技术服务站和海宁市鸿海养殖有限公司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掌握了较成熟的澳洲淡水龙虾人工繁育技术。海宁基地育苗大棚面积1 500 m~2,2018年投放亲虾2 250 kg,人工繁育澳洲淡水龙虾虾苗380万尾,总产值266万元,  相似文献   
6.
正1养殖场基本信息海宁市王富强水产养殖场,位于海宁市海昌街道勤民村,共有7个养殖塘口,净水面2.23 hm~2;3个保温大棚,面积2 200 m~2。该农场2017年采用罗氏沼虾多茬套养模式,共分三次放养虾苗340万尾,分四次起捕,共捕获罗氏沼虾14 550 kg。2模式介绍利用钢管大棚加温保温,实现提早放苗,延长虾类生长时间,通过轮捕轮放、多茬套养从而达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江浙、广东、湖南、湖北、江西、河南、河北等地均发展起来一定规模的温室养鳖。因温室养鳖产业集聚性强,且尾水中含有大量氮、磷元素及有机物,如果直排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当前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形势下,尾水污染已成为制约龟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解决尾水排放问题,从2012年起,浙江省海宁市水产技术服务站通过建造"三格式处理池"对温室养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通过对各项水质指标监测分析,认为"三格式处  相似文献   
8.
2007年3月,我国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雨露计划,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实践证明,实施"雨露计划"有利于提升贫困群众的素质,实现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分析贫困地区"雨露计划"扶贫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坚持培训同扶志扶智、贫困户实际情况、统一监管、后续跟踪管理相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