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长叶榧叶部油挥发性成分的色谱/质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测定了长叶榧叶部精油的挥发性成分,初步发现其主要成分是柠檬烯、反式α-蒎烯、β-蒎烯、顺式α-蒎烯、3-莰烯、6,6-二甲基-2-亚甲基-环庚烷、β-月桂烯,其含量分别为32.2%、12.5%、7.1%、6.6%、6.6%、5.5%、4.4%.  相似文献   
2.
索氏抽提测定含油量的方法改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索氏抽提法测定含油量的方法进行了改良,在原索氏抽提装置上加装了恒温冷凝水系统,将冷凝水温度改为恒温15℃。改良后的索氏抽提法与原方法相比,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显著提高,有效消除了因季节、气候等因素引起的温度变化所带来的测定值差异。2007年至2010年加拿大谷物委员会组织36家国际权威油料检测实验室开展国际油料品质比对检测,结果显示,本实验室检测结果|Z|值均小于2,且采用改良索氏抽提法后,测定结果的Z比分数由-1.98~-0.12减小到-0.60~0.20,相对偏差由-2.5%~-0.38%减小到-1.24%~0.24%,实现了含油量检测结果的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3.
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的毒性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对该毒素的检测技术特别是快速检测方法对发展中国家保障农产品及食品消费安全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特异性抗体及其免疫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绿色免疫分析是黄曲霉毒素等剧毒生物毒素免疫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食用植物油掺伪检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使用气相色谱仪对芝麻油,花生油,色拉油中掺伪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并对气相色谱法与国际植物油脂定性试验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判别。结果表明,利用气相色谱法不仅可以定性,而且可以定量检测和判别植物油的掺伪,若用来自同一生态区的油品做参比样,将各种植物油的特征脂肪组分含量作已知量代入掺伪计算公式中掺伪的计算的掺伪含量则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5.
内标校准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食用油中苯并(a)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内标苯并(b)屈校正,建立了正相固相净化-反相液相色谱-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方法。正相Plus Silica固相萃取柱作为净化柱,反相C18柱作为分离柱。以苯并(b)屈作为内标,测定了苯并(a)芘的校正因子。使用本方法,苯并(a)芘在液态食用油和固态食用油中的检出限分别为0.01和0.03μg/kg。苯并(a)芘在不同食用油回收率在83%~108%之间,方法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7.7%和13.2%。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免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的毒性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对该毒素的检测技术特别是快速检测方法对发展中国家保障农产品及食品消费安全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特异性抗体及其免疫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绿色免疫分析是黄曲霉毒素等剧毒生物毒素免疫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花生种质主要生化品质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我国17 个花生主产省的1041 份花生品种资源的蛋白质、脂肪与脂肪酸的含量、品质间关系以及品质与纬度间联系等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各省五类型花生蛋白质平均含量与纬度负相关,种质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367% ~3482% ,珍珠豆型花生平均蛋白质含量居各类型花生之首,为2928% 。全国各类型花生脂肪平均含量除龙生型花生外,亦与纬度弱负相关,品种资源中脂肪含量变幅为3996% ~5864% ,最高的是湖北省珍珠豆型的竹山红坪与山东省中间型7803,含油量均为598% ;花生脂肪与蛋白质含量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杜马斯燃烧法测定油料粗蛋白含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优化杜马斯燃烧法测定油料粗蛋白含量条件,比较了杜马斯燃烧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大豆、花生、油菜籽、芝麻和菜籽饼粕等油料样品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杜马斯燃烧法与凯氏定氮法测定结果呈显著线性相关(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8,P<0.001),杜马斯燃烧法与凯氏定氮法在测定样品粗蛋白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燃烧法变异系数CV小于0.6%,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更适用于油料样品粗蛋白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