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加剧,流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不平衡。青海省扎曲流域,具有国家级的生态地位优势,直接关乎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危、生产发展、社会经济实力及人们的生活质量。扎曲流经玉树州囊谦县,以囊谦县为研究区,运用遥感手段,对研究区2001~2011年的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陆地植被生态系统11年(2001~2011年)来保持着持续的稳定状态,但是这种稳定却容易受到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而发生剧烈的变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自然因素对祁连山区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祁连山区2003年水源涵养量、高程数据(DEM)和SPOT-VEGETATION遥感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研究区内差异较大的高程、坡度、坡向及植被条件与水源涵养量的关系,并提出水源涵养强度的概念,研究祁连山区自然因素对水源涵养量的影响。[结果]在祁连山山地水源涵养区内,高程为3 600~4 200 m或坡度为15~40°的区域水源涵养量较大;水源涵养能力最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阳坡(90~180°)或植被覆盖程度较高的区域。[结论]该研究为祁连山区的水资源管理和植被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巴音河流域植被与水文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流域生态环境严重退化,成为我国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而植被是生态环境中最重要、最敏感的自然要素,植被覆盖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利用NASA全球数据中心16天合成全球250m的MODIS数据,分析了近11a来巴音河流域的植被分布及变化情况,并简单分析了植被生长的气候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1a来,巴音河流域7月份大部分地区植被的植被指数为0.1~0.4;植被指数变化率为-0.04~0.04;植被生长与气温和降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6和0.03;巴音河流域植被处于非常低的分布状态,而自然植被的破坏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该区域植被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