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毛白杨核心种质的取样策略,在进行相应的遗传分析基础上,构建核心种质,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为毛白杨种质资源库建设、引种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亦为其他树种核心种质构建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16对荧光SSR引物,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272份毛白杨和白杨杂种种质不同取样比例的遗传多样性参数。根据期望杂合度,计算每个样品对总体遗传多样性的贡献值,然后对所有样品根据贡献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通过比较贡献率最高的前50%、45%、40%、35%、30%、25%、20%和15%取样比例获得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期望杂合度(He)等,分析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确定其合适的取样比例。  结果  随着取样比例的降低,Ne、I和He值均在升高,均大于原始种质相应数值,而且He值均大于0.5,表明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原始种质的He值小于0.5。按照25%取样比例,得到前68名种质,其中包含18份杂种种质以及所有省份选出的部分优异种质。所得到的Ne、I和He分别是2.761、1.094和0.539,均大于原始种质的相应值2.075、0.825和0.432。t检测结果表明,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无显著差异,表明这68份种质在遗传多样性方面具有可靠的代表性,可以作为核心种质。北京的种质与河北的种质遗传一致度最高,为0.997;与山西次之,为0.990。  结论  毛白杨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比例是25%,最佳取样范围为20% ~ 40%,如果种质资源数目较大,可以适当降低至15%,如果基数较小,可以升高至45%。He、Ne、I等均表明这些核心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杂种种质遗传变异丰富,聚合了亲本的优良等位基因,首次从分子水平证明了杂种种质是毛白杨遗传改良的重要育种资源。建议相关部门或者育种者要高度重视白杨杂种种质的收集、保存和再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刺槐Genomic-SSR与EST-SSR的遗传差异性进行研究,为今后刺槐遗传多样性分析等育种相关研究中合理选用不同来源的SSR分子标记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来自美国四个不同采集地的种子育出的12个刺槐个体,试剂盒提取DNA后分别利用9对Genomic-SSR引物和9对EST-SSR引物进行扩增,并采取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利用所得条带信息及相关软件对两种SSR分子标记进行多态性、遗传相似系数相关性以及聚类等方面的比较分析。[结果]刺槐Genomic-SSR平均检测到的条带数为6.0、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3833、观测杂合度为0.5749、期望杂合度为0.6832;EST-SSR平均检测到的条带数为5.1、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2711、观测杂合度为0.5648、期望杂合度为0.6526。由Genomic-SSR计算得到的个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以及聚类结果与两种SSR标记综合计算得到的遗传相似系数和聚类结果更为相似。[结论]刺槐Genomic-SSR与EST-SSR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性,但差异并不显著;刺槐Genomic-SSR能更加准确地揭示基因型之间的遗传关系;刺槐EST-SSR具有相对较强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苗圃育苗过程中不同土壤水势条件下毛白杨苗木的生长节律、形态及生理响应规律,为制定合理灌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毛白杨1年生苗为材料,设置3个土壤水势阈值(-20、-40、-60 kPa,即灌溉起始阈值),并以生产上常规灌溉作为对照(灌溉起始阈值<-80 kPa),通过Logistic方程拟合苗木生长模型并...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