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蜜蜂出巢采集活动的格局与蜂群自身和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在德昌地区,早春已有较多植物开花,但受温度影响蜜蜂全天活动时间较短。不同蜂群出巢蜂数量的时间格局在相同日期极为相似,而在不同日期间存在变化,但均表现为单峰格局。群势是影响外出蜂数量的主要因素,群势越大则出巢采集蜂越多;观测蜂群全天出巢频次在2 718~6 858。建议充分利用出巢蜂活动格局研究蜜蜂行为和指导蜂群管理。  相似文献   
2.
3.
针对东北地区玉米大垄双行种植的农艺要求,同时考虑机具多次进地造成的频繁扰动及压实土壤、播种对行困难、动力消耗大等问题,研制了一种玉米大垄双行深耕施肥播种机,该机可在一个作业行程内完成土壤深松、分层施肥、起垄整形、播种覆土等多项作业。通过经验设计并结合理论计算确定了排肥部件、仿形连接机构、整垄装置及播种装置的结构及参数,对关键受力部件机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与优化。样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垄形平整,播深合格率为93.30%,株距合格率为96.25%,漏播指数为2.5%,重播指数为3.75%,整地和播种均能达到行业标准及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草地贪夜蛾在四川的发生为害特点,利用田间调查数据对草地贪夜蛾在四川的发生分布范围、受害作物种类、幼虫种群动态和扩散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四川除阿坝州外的20个市州都有发生,重发区域集中在川东和攀西地区;受害作物以玉米为主,甘蔗、高粱、小麦和油菜零星受害;在攀西地区和川东北地区观察到2个幼虫为害高峰,其余地区只有1个幼虫为害高峰;草地贪夜蛾在攀枝花市和凉山州局部地区为周年繁殖区,其在四川的扩散总体上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山区水源缺乏,牲畜饮水困难,因而影响草原的开发利用。日本《新技术》第6期介绍,将天然降水汇集于贮水池中备用,以解决牲畜饮水,方法简单,用料经济。现将施工略图及简要说明介绍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药使用调查监测是掌握种植业生产中农药使用情况一手资料的重要手段。四川省植保站统筹布局,通过压实各级责任、加强工作指导、创新方式方法,逐步建立了以主要粮经作物为重点、覆盖各大生态区域的农药使用调查监测体系,基本摸清了全省的农药使用结构,为指导各项植保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投入保障制度、优化监督管理机制、加大督促指导强度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黄酒生产废水,对连续曝气活性污泥工艺的流程、工程调试、主要经济指标及运行效果进行了介绍,总结了该工程的设计、实施经验。采用该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符合《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31/119—2009),满足当地污水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8.
氟啶虫胺腈是一种专门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全新杀虫剂。本文以柑桔矢尖蚧和桔二叉蚜为防治对象,开展了22%氟啶虫胺腈SC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4d,22%氟啶虫胺腈SC各处理对柑桔矢尖蚧防治效果为67.71~80.73%;药后28d,防治效果可达83.29%以上,其中高浓度处理防治效果可达92.08%。药后1d,22%氟啶虫胺腈SC各处理对桔二叉蚜防治效果达93.36~96.93%;药后7d,防治效果达到最高,其防治效果为97.26%~100%;药后14d,防治效果仍然可达92.04%以上。22%氟啶虫胺腈SC对柑桔矢尖蚧和桔二叉蚜具有优异防治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可大面积在柑桔上使用,推荐使用浓度为3000~4000倍液喷雾。  相似文献   
9.
以四川威远气田威001-H1井气水混输管道为研究对象,在由气田采出水构成的20℃和60℃腐蚀模拟环境中,开展管材优选实验.基于金相显微镜对腐蚀挂片微观腐蚀形貌的定性分析及失重法确定腐蚀速率的定量分析,研究待选管材20#钢、20G、N80、L245NCS、L245NB、X60管材及奥氏体不锈钢316L、2205双相不锈钢的耐蚀特性,分析温度、时间、pH值对不同管材腐蚀速率的影响规律,逐步淘汰不适于作为气水混输管道的管材,最终确定适用管材的推荐顺序依次为2205双相不锈钢、L245NB、L245NCS.  相似文献   
10.
利用25对SSR分子标记对30份陕西茶树紫阳群体种种质和9份茶树对照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共扩增出清晰、稳定条带236条,平均每对标记扩增9.4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数为225条,多态率达95.34%。茶树紫阳群体种不同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在0.195~0.736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591,其中ZY01与ZY18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736),亲缘关系最远;ZY10与ZY12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195),亲缘关系最近。当遗传距离为0.640时,可将39份茶树材料聚类为13类,其中30份茶树紫阳群体种种质被聚为10类。结果表明安康茶树紫阳群体种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