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2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243篇
林业   532篇
农学   357篇
基础科学   243篇
  273篇
综合类   2226篇
农作物   311篇
水产渔业   252篇
畜牧兽医   1285篇
园艺   393篇
植物保护   13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276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7篇
  1966年   6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7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2种缓释肥料及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水稻生产中缓释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料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掺混树脂控释复合肥料处理平均增产29.3%~45.5%,施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增产26.6%~52.9%。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有效穗数;本研究不同缓释肥处理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均提高了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减氮20%肥料用量条件下,掺混包膜型缓释复合肥处理和腐殖酸缓释肥处理,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产量下降不显著,但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施肥成本。掺混肥料相同施氮量下,肥料质量显著大于腐殖酸缓释肥料,增加了用工成本。该地区水稻应优先选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适宜用量为144 kg/hm2。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原生态、绿色食品的不断需求,也刺激了农村养殖户饲养放养鸡的积极性。多地农户利用当地的荒山、果园等作为放养鸡的饲养场所,生产出了肉质鲜嫩、品质优良、市场销路较好的禽产品。但是在养殖中也发现,由于管理工作难度大,放养鸡的发病率较高,影响了农户养殖经济效益。本文分别从雏鸡培育、放养管理、免疫接种等方面,就农村放养鸡的饲养管理技术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菠萝蜜种子淀粉为壁材,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香草兰精油微胶囊,以包埋产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微胶囊的包埋条件进行优化探讨。结果表明:5个单因素中,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壁芯材比例、包埋温度和包埋时间。响应面优化得到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芯材比例为7.5∶1;包埋时间72 min;包埋温度54℃,此条件下的包埋产率为(95.46±0.2)%,包埋率为(76.35±0.6)%,载油量为(27.73±0.3)%。试验证明,此条件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吻合,此工艺条件可为菠萝蜜种子淀粉包埋香草兰精油微胶囊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净化效果,提高养殖密度和成活率,构建了间歇式双循环工厂化养殖系统。通过间歇运行生物膜反应器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充分降解含氮污染物;连续运行弧形筛及时去除固体颗粒物。考察了该系统的启动过程及石斑鱼高密度养殖效果。启动初期,将硝化型生物絮团与海绵填料混合培养,生物膜22 d即可挂膜成功。以30.03 kg/m~3为初始养殖密度开展石斑鱼养殖试验,经66 d养殖,石斑鱼平均质量从(273.00±12.22)增至(552.52±107.04) g,最终养殖密度达到60.78 kg/m~3,成活率为100%。养殖过程中,生物膜逐渐适应养殖环境,氨氮、亚硝酸盐氮去除率从13.33%、14.84%增至93.73%、93.50%。此外,在弧形筛进水槽增加曝气形成曝气式弧形筛,可进一步除去细小颗粒物,有效控制养殖水体浊度。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1月9日笔者接到电话说我市郊区一越冬池塘发生鳙鱼种死亡的情况,笔者立即赶到现场检查。通过现场水质指标测量及镜检检查,发现水质指标正常,溶解氧7.5毫克/升、氨氮0.1毫克/升、亚硝酸盐0.005毫克/升;检查发现鱼体较瘦弱,体表完好,镜检鱼鳃未发现异常,镜检鱼体肠道未能发现食物。通过了解得知在鳙鱼种进越冬池塘前一个月左右,养殖户按照说明剂量的两倍使用晶体敌百虫进行水体杀虫处理,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用从澳大利亚引进的10个小黑麦品种的劣变种子的胚在1/2MS+2%蔗糖+0.1%麦芽糖+0.5%琼脂、pH 5.8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劣变小黑麦品种种子胚的发育率和成苗率由高到低分别为:DH265Cherokee2090WhiteAT528WhileM96-3182-1AT754AT315和CherokeeDH2652090WhiteAT528WhileM 96-3182-1AT754AT315,试验材料的胚发育率和成苗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小黑麦材料(CK1,CK2);小黑麦品种33rd ITSN,32rd ITSN和Rhino的胚发育率和成苗率均为0;劣变小黑麦种子进行胚培养时,诱导培养的适宜时间为27d。  相似文献   
7.
水稻对稻飞虱抵御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利用水稻自身抵御能力遏制稻飞虱为害,综述了水稻抵御稻飞虱的物理、生化效应和机制的研究现状。水稻抵御稻飞虱的物理机制包括宏观的水稻叶脉间距、宽度,钩毛和纤细毛密度、长度,硅含量和微观的粗纤维、胼胝质含量及叶绿体膜稳定性;生化机制涉及水分、可溶性糖、叶绿素、游离氨基、酶物质活性及挥发物的含量。国内外虽广泛涉及水稻自身固有的物理结构及体内生理生化物质对稻飞虱的抵御效应研究,但其分子机理研究较为匮乏,尚需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山羊白介素17A(IL-17A)对山羊单核、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采用RT-PCR方法对山羊IL-17A基因进行克隆,并在体外表达得到重组蛋白质(rIL-17A),以不同质量浓度的重组蛋白rIL-17A(5、10、20、40μg/mL)与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共孵育,测定rIL-17A对山羊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迁移、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免疫调节效应。结果显示:5、20、40μg/mL的rIL-17A能够极显著促进山羊单核细胞的迁移(P0.01),10μg/mL的rIL-17A也能显著促进山羊单核细胞的迁移(P0.05);与中性粒细胞共孵育时,10μg/mL(P0.05)和20、40μg/mL(P0.001)的rIL-17A能显著或极显著促进山羊中性粒细胞的迁移;20μg/mL(P0.05)、40μg/mL(P0.001)的rIL-17A能显著或极显著诱导山羊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结果表明:重组蛋白rIL-17A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能在体外不同程度地促进山羊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及中性粒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正>"十八大"以来,河北省水产推广系统以为渔业转变发展方式、调产业结构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作为目标,以研发集成推广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问题作为主攻方向,以搭建产学研企合作平台合力攻关、与创新团队共建、与京津合作等作为抓手,研发集成出一批先进技术和模式等,助力产业增效,渔民增收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得到了渔民和社会的认可。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按照"产业兴  相似文献   
10.
以湘西州2000年和2015年两个年份采集的土壤样品有效铜数据为研究对象,其中2000年土壤样品为446个,2015年为1 242个,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湘西州烟区土壤有效铜的描述性统计特征、时空变异格局。结果表明,从基本统计特征和分布频率来看,15年间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铜含量均值由1.05 mg/kg上升到1.89 mg/kg,上升幅度达80%,不同等级的土壤样品有效铜分布频率变化较大,与2000年相比,2015年土壤有效铜适宜等级的样品比例减少了32.35个百分点。同时,极低、低、高和极高等级的样品比例分别增加了1.93、1.49、12.00和16.93个百分点,表明烟区土壤有效铜含量增加的同时,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从时空变异来看,15年间,土壤有效铜块金效应增大,随机性因素对土壤有效铜空间变异影响增强,土壤有效铜分形维数减小,表明有效铜呈现出更多较大尺度上的变异特点。从时空分布的变化来看,2015年土壤有效铜含量高和极高等级的面积增加明显,分别增加了33.94%和10.94%;而适宜等级则大幅下降,比2000年下降了45.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