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4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287篇
林业   691篇
农学   423篇
基础科学   316篇
  346篇
综合类   2709篇
农作物   328篇
水产渔业   310篇
畜牧兽医   1738篇
园艺   470篇
植物保护   172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334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7篇
  1966年   6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7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2种缓释肥料及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水稻生产中缓释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料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掺混树脂控释复合肥料处理平均增产29.3%~45.5%,施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增产26.6%~52.9%。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有效穗数;本研究不同缓释肥处理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均提高了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减氮20%肥料用量条件下,掺混包膜型缓释复合肥处理和腐殖酸缓释肥处理,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产量下降不显著,但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施肥成本。掺混肥料相同施氮量下,肥料质量显著大于腐殖酸缓释肥料,增加了用工成本。该地区水稻应优先选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适宜用量为144 kg/hm2。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探讨全混合日粮中发酵棕榈叶的水平对山羊养分摄入量、瘤胃发酵指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将平均体重为(35.67±1.23)kg的168头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T1组山羊饲喂20%棕榈叶的全混合日粮,T2和T3组山羊饲喂10%和20%发酵棕榈叶的全混合日粮(分别用50%和100%发酵棕榈叶替代棕榈叶),试验为期6周。结果:10%发酵棕榈叶组山羊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摄入量均显著高于0%和20%发酵棕榈叶组(P<0.05),同时干物质摄入量显著高于0%发酵棕榈叶组(P<0.05)。10%和20%发酵棕榈叶组山羊粗蛋白质、有机物、干物质及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组山羊瘤胃乙酸、丁酸、甲烷浓度及乙酸与丙酸比值均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5)。T3组瘤胃氨氮浓度显著高于T1组(P<0.05),同时T2和T3组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浓度均显著高于T1组(P<0.05)。各组山羊氮摄入量和尿氮排泄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T1组粪氮排泄量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5),而T2组氮沉积量显著高于T1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山羊采食量、养分消化、氮沉积及瘤胃发酵性能,发酵棕榈叶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0%。 [关键词]棕榈叶|山羊|养分摄入量|瘤胃发酵|氮代谢  相似文献   
3.
党参露头覆膜规范化栽培技术种苗头部处于土内膜外,保证了党参顺利出苗和防止烧苗现象的发生,起到抗旱防涝的作用,便于机械收挖;地膜可重复利用;减少了人工放苗和除草的工序;通过剪茎,抑制了党参藤蔓的徒长和养分的控制,通风透光,减少病害;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原生态、绿色食品的不断需求,也刺激了农村养殖户饲养放养鸡的积极性。多地农户利用当地的荒山、果园等作为放养鸡的饲养场所,生产出了肉质鲜嫩、品质优良、市场销路较好的禽产品。但是在养殖中也发现,由于管理工作难度大,放养鸡的发病率较高,影响了农户养殖经济效益。本文分别从雏鸡培育、放养管理、免疫接种等方面,就农村放养鸡的饲养管理技术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菠萝蜜种子淀粉为壁材,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香草兰精油微胶囊,以包埋产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微胶囊的包埋条件进行优化探讨。结果表明:5个单因素中,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壁芯材比例、包埋温度和包埋时间。响应面优化得到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芯材比例为7.5∶1;包埋时间72 min;包埋温度54℃,此条件下的包埋产率为(95.46±0.2)%,包埋率为(76.35±0.6)%,载油量为(27.73±0.3)%。试验证明,此条件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吻合,此工艺条件可为菠萝蜜种子淀粉包埋香草兰精油微胶囊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净化效果,提高养殖密度和成活率,构建了间歇式双循环工厂化养殖系统。通过间歇运行生物膜反应器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充分降解含氮污染物;连续运行弧形筛及时去除固体颗粒物。考察了该系统的启动过程及石斑鱼高密度养殖效果。启动初期,将硝化型生物絮团与海绵填料混合培养,生物膜22 d即可挂膜成功。以30.03 kg/m~3为初始养殖密度开展石斑鱼养殖试验,经66 d养殖,石斑鱼平均质量从(273.00±12.22)增至(552.52±107.04) g,最终养殖密度达到60.78 kg/m~3,成活率为100%。养殖过程中,生物膜逐渐适应养殖环境,氨氮、亚硝酸盐氮去除率从13.33%、14.84%增至93.73%、93.50%。此外,在弧形筛进水槽增加曝气形成曝气式弧形筛,可进一步除去细小颗粒物,有效控制养殖水体浊度。  相似文献   
7.
8.
正2017年11月9日笔者接到电话说我市郊区一越冬池塘发生鳙鱼种死亡的情况,笔者立即赶到现场检查。通过现场水质指标测量及镜检检查,发现水质指标正常,溶解氧7.5毫克/升、氨氮0.1毫克/升、亚硝酸盐0.005毫克/升;检查发现鱼体较瘦弱,体表完好,镜检鱼鳃未发现异常,镜检鱼体肠道未能发现食物。通过了解得知在鳙鱼种进越冬池塘前一个月左右,养殖户按照说明剂量的两倍使用晶体敌百虫进行水体杀虫处理,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用从澳大利亚引进的10个小黑麦品种的劣变种子的胚在1/2MS+2%蔗糖+0.1%麦芽糖+0.5%琼脂、pH 5.8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劣变小黑麦品种种子胚的发育率和成苗率由高到低分别为:DH265Cherokee2090WhiteAT528WhileM96-3182-1AT754AT315和CherokeeDH2652090WhiteAT528WhileM 96-3182-1AT754AT315,试验材料的胚发育率和成苗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小黑麦材料(CK1,CK2);小黑麦品种33rd ITSN,32rd ITSN和Rhino的胚发育率和成苗率均为0;劣变小黑麦种子进行胚培养时,诱导培养的适宜时间为27d。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山羊白介素17A(IL-17A)对山羊单核、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采用RT-PCR方法对山羊IL-17A基因进行克隆,并在体外表达得到重组蛋白质(rIL-17A),以不同质量浓度的重组蛋白rIL-17A(5、10、20、40μg/mL)与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共孵育,测定rIL-17A对山羊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迁移、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免疫调节效应。结果显示:5、20、40μg/mL的rIL-17A能够极显著促进山羊单核细胞的迁移(P0.01),10μg/mL的rIL-17A也能显著促进山羊单核细胞的迁移(P0.05);与中性粒细胞共孵育时,10μg/mL(P0.05)和20、40μg/mL(P0.001)的rIL-17A能显著或极显著促进山羊中性粒细胞的迁移;20μg/mL(P0.05)、40μg/mL(P0.001)的rIL-17A能显著或极显著诱导山羊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结果表明:重组蛋白rIL-17A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能在体外不同程度地促进山羊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及中性粒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