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水稻旱育秧技术的关键在于防止立枯病的发生,并培育壮秧.传统的方法是以施用硫磺粉调酸防止立枯病,但该项技术存在着操作较复杂、成本较高的弱点.为改进技术,1997年我们引进了几种旱育秧专用秧苗处理剂,进行了多年多点大区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1 试验方法 各处理分别为:移栽灵1(1 mL/m2)、移栽灵2(2 mL/m2)、移栽灵3(3 mL/m2)、壮秧剂(75 g/m2)、硫磺粉调酸(100 g/m2)、空白对照等6个处理.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方法,收集了20个试验点的资料,每个处理苗床面积在1 m2以上.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完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庆安县水稻主产区黑土和草甸黑土水稻高产优质适宜的氮磷钾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中低产条件下,庆安县水稻氮磷钾适宜用量为:N 100~150 kg·hm-2、P2O5 60~90 kg·hm-2、K2O 75~125 kg·hm-2,氮磷钾适宜比例为1.7 ∶ 1 ∶ 1.3.在高产条件下,水稻氮磷钾适宜用量为:N100~200 kg·hm-2、P2O5 60~90 kg·hm-2、K2O 75~125 kg·hm-2,氮磷钾适宜比例为2.5∶1∶1.3.从产量和品质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庆安县水稻施肥氮、磷、钾的适宜用量为N 100~150 kg·hm-2,P2O5 60~90 kg·hm-2,K2O 75~125 kg·hm-2为宜,过高或过低对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3.
现代的温室是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其中土壤、作物和微气候三个子系统间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现象时常发生。农业数学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和预测温室内微气候和植物生长的变化,从而推荐最优化的生产管理策略。本文对国内外温室气候模型和温室作物生长模型进行了综述,温室气候动态模型可以预测关键气候因子,分为机械模型和黑箱模型。机械模型基于物理方程构建,它描述了基于过程的知识模拟的系统;黑箱模型属于经验模型,更多地用于温室系统控制、优化和设计的应用。作物生长模型是基于科学原理和数学关系的一种定量化工具,可以评估温室内土壤、微气候、水分和管理因素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预测作物生长状况。作物生长模型主要包括两类:描述性模型和解释性模型。温室作物模型是基于露地作物建立的最早的作物生长模型,并在几十年发展过程中对原来各功能模块进行修正、扩展和升级而来。功能-结构植物模型(functional–structural plant modeling,FSPM)是基于植物建筑学并结合气候和作物模块而形成,可以模拟单个植物的生长、形态以及它们与其生长环境的相互作用。最后指出未来趋势是利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结合FSP模型,利用云...  相似文献   
4.
1998年松嫩流域洪涝灾害致使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土受到洪水冲刷、淤积和长期侵蚀,原本为中低产田的风沙土产量进一步降低。在遭受不同程度洪水侵蚀的风沙土上进行定点定位研究,以探明风沙土水毁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库容的动态变化规律。将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土遭受洪涝灾害的耕地按照淹水后土体平均含水量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级;在淹水地块进行了3年大豆培肥定位试验。探明了有机肥料的施入可以提高土壤持水性能、土壤养分以及可溶性盐含量,同时培肥地力能够改善大豆产量和品质。提出了风沙土水毁耕地以秸秆有机和鸡粪有机肥为主的培肥措施,建立了风沙土水毁耕地良性施肥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