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税费改革后,乡村组织在各种现实条件的约束下,既没有成为服务型组织,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在实践中对自身职能重新进行了定位,使自己处在一个有利的位置。为了不与农民发生正面冲突,就要少做事,甚至不做事,但乡村两级组织又不能不干事,于是,将原来的软指标当成硬指标来做,也就是将软指标硬指标化,便成为了当下乡村两级组织职能转变中的一个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经营出现了多年的"增产不增收",乡村治理出现了以农民负担为核心的一系列治理性危机,而农民则在日常生活中背负着日益加重的物质和精神压力,这些问题被形象地表述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三农危机,从而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回应。在黄河边的中国,这些问题的发生和存在被学者曹锦清表述为"中国农民善分不善合"的历史宿命。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界对农村政策的研究是从多个维度展开的,如农村政策文本、县乡村关系与体制以及村庄社会性质等,但大多数研究倾向于对农村政策文本进行多视角的解读。本文从县乡村关系和村庄社会性质两个维度对转型期农村政策的实施机制进行了探索,认识到中央政策之所以在全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实施结果,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区域村庄社会性质的不同,并把这一维度放在县乡村关系的框架中加以认识,从而从社会基础和体制约束两个维度揭示了转型期农村政策的实施机制。以此为切入点,对县乡村三级组织运作的真实图景和转型期村庄社会性质展开研究,可为农村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必须把农业、农村、农民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解决城乡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农业对GDP的贡献率。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一时间,各界振奋,用猛药来振兴乡村,似乎已成为一个共识。但笔者认为当前恰恰需要冷静的思考,才能真正打破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衰败铁律,从而找准乡村振兴之路。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衰败是一个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5.
洪湖渔场老年人协会是在外力推动下成立的一个农村民间组织。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已逐渐成熟为一种扶贫模式,并作为破解新时期“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探索。在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呈现出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经营出现了多年的“增产不增收”,乡村治理出现了以农民负担为核心的一系列治理性危机,而农民则在日常生活中背负着日益加重的物质和精神压力,这些问题被形象地表述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三农危机,从而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回应。在黄河边的中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