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8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塑料薄膜覆盖栽培花生的国家,1962年首先在千叶县应用,并从1965年开始正式进行了科研工作。日本薄膜覆盖研究会在《地面覆盖栽培研究成果汇编《第Ⅱ辑(1972年)和第Ⅵ辑(1976年)中,共汇编了有关花生的研究资料139篇。当前正稳步收效,普及农户。到1978年,日本花生地面覆盖栽培18万亩,占花生总栽培面积的31.7%,与普通栽培相比,一般增产27—60%,高者达71%以上。 一、花生覆盖栽培的意义 1、调整环境因素 人们不仅要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而且还要采用文明的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改造自然环境,造造日益增多的财  相似文献   
2.
将生花生仁予先于零下20~30度(摄氏)中冷冻之后,利用脱皮机的变速胶滚,将花生仁的滋皮(种皮)脱去,如将花生仁按粒形分级选好,脱皮力可达100%,如仅按普通分级法将大、小粒分开,一次脱皮率可达90%,其余的再脱一次即可达100%,脱皮的干净及子仁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目的 研究结实圈内不同的土壤温度对荚果形成及生育的影响。 二、供试材料 采用盆栽法,栽培盆上口面积为20平方厘米。花生品种为千叶半立,于4月28日播种,施肥量每盆施入N、P、K各一克及石灰2克。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前款(见本刊82年第1期)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种间杂交后代部份质量性状的分离规律及估算了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为今后开展花生种间杂交及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为花生育种基础研究的第一部分,报导了开花机构、杂交技术及杂交组合结果率。于开花盛期(8月15日)观察到,在夜晚工11时左右有花药开裂花粉散出现象,于翌晨2—3时观察花全部都发现花粉流出现象,并在早3时后有30—40%的柱头已经授粉。在自然条件下,受精时间为上午10时左右,当日的花午后即萎凋。花生花粉管有迅速伸长,在短时间通过花萼管进入胚部的特性。品种分类的6个代表性品种,杂交总花量为3559朵,平均结果率为21.22%,做为母本时品种间差异较小,做为父本时差异显著,不育率高的发芽率低的品种结果率也不好。在30个组合中,红皮西班牙×饱托中粒、瓦棱西亚×饱托中粒结果率达31%以上,红皮西班牙×人大骆驼及红皮西班牙×瓦棱西亚则在15%以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丰富种质资源,加强品种选育工作,我们对从美国引进的花生属的几个野生种在进行观察的同时,并与花生栽培种四大类型代表品种进行了杂交,以探索其杂交亲和性,杂种优势及后代遗传变异规律,为利用野生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 1979年7月下旬在温室采用花生栽培种四大类型代表品种做母本,以A.mo  相似文献   
7.
白秀峰  王力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762-1764,1766
研究在理解产业集成的概念、本质的基础上,探讨旅游产业集成化的发展模式,开拓了基于产业集成的旅游发展的新思路,从核心主体、核心价值、创新途径、增值方式、运营保障方面具体解析了其实现路径。以邢台百里太行旅游产业经济带为例,探索其在新时期良性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及田间试验观察了气温对果针入土后荚果发育的影响,结荚期间与气温的关系以及始花期后气温对产量的影响。盆栽试验,供试品种为半蔓大花生千叶半立。1967年于4月15日、5月15日、6月14日及7月14日四期播种,1968年5月22日播种。两年试验均从7月至9月每10天一次将入土果针加以标记,以便识别。于花生生育期间每隔10天取样一次观察不同时期入土的果针荚果发育过程。田间试验于1967年进行,供试品种与播种期次均与盆栽试验相同,10月7日收获。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绪言 前报将花生不同类型间杂交获得的F_1的各性状表现作了报导,但对其分离现象未行考察。试验所利用的三个品种类型相互区别很大,且未见其中间型,因而可以推设(1)由于花生顽固的自花受粉,几乎无天然杂交,所以至今尚维持着几个原种类型。(2)花生各性状间存在着连锁遗传以及基因多效性。(3)也有可能杂种后代由于“杂种破落”而引起,类型间可以杂交但新的性状组合维持较为困难。本试验以上述论据为主,继前报进行考察,在上述推断中,此报主要取得了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获得阿维菌素总效价及有效组分Bla含量高的阿维链霉菌突变株,应用Co60γ射线照射并结合甲硫氨酸筛选模型和5-氟尿嘧啶筛选模型对出发菌株阿维链霉菌H20-16进行诱变处理,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酵单位与有效组分B1a的含量.通过筛选获得发酵单位提高的菌株Co3-15和CF(20)-39-61,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73.3%、76.5%;Bla组分提高的菌株Co35-9和CM35-12,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2.1%、16.7%.从而得出,利用Co60γ射线照射并结合甲硫氨酸和5-氟尿嘧啶筛选模型诱变处理阿维菌素产生菌,诱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