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有机食用菌杏鲍菇的栽培是宁夏南部山区的特色产业,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直接决定了工厂化栽培的基本特征。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子对杏鲍菇不同时期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研究环境因子的调控理论和方法是提升杏鲍菇品质与产量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对环境因子各种变量进行数据采集。为此,以三菱FX2NPLC、FX2N-4 AD模拟量输入模块,以及传感器搭建环境因子数据采集平台;并以Lab VIEW作为上位机,通过PC与PLC串口通信,实现对环境因子的实时监控及数据存储。该研究为后期分析温室内外环境因子与杏鲍菇生长发育状况的数据关系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大力士属于禾本科一年生饲料作物,具有产量高、营养价值好、易管理、抗旱、耐涝、耐盐碱等特点。生物学特性:大力士为热带一年生饲用植物,株高2~4m,具有分蘖能力和再生性强等特性。它的抗旱性能、耐盐碱、耐瘠薄和耐涝的特性明显高于青贮玉米,因而适应性非常广泛,既可以在有灌溉条件的北方干旱区广泛种植,也能适应南方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大力士也是一种良好的夏季应急作物,在发生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后种植。品种特性:产量高、适口性好、适应  相似文献   
3.
杏鲍菇子实体发育形态的光调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彭阳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的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为试验材料,依托环境因子无线远程监测实验平台,研究了光质、光照度、光周期对杏鲍菇子实体发育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LED光质较白炽灯光质处理对杏鲍菇子实体发育更有利,且外观形态佳;试验范围内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最适宜光照度为130~160 lx,最佳光周期以12 h为宜(24 h为一个光周期,LED灯开1 h关1 h),该处理模式下子实体生长较快,菌柄菌盖比例适宜。鉴于此,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宁夏南部山区适用的子实体发育期光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4.
针对宁夏南部山区海鲜菇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有较强依赖性的特点,基于传感器技术、组态监控技术、PLC技术及模糊控制技术,设计一种海鲜菇菇棚环境因子监控系统,实现对菇棚内的温度、湿度、CO2浓度和光照四个主要环境因子数据实时采集记录、存储及监控,同时根据海鲜菇在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因子的不同需求,基于PLC对空调、喷淋装置、风扇和日光灯等执行机构控制运行,从而实现菇棚内环境因子的自动化调控,为海鲜菇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生长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草地动态监测是指及时对草地、牧草以及草地上生长的动植物及其环境条件进行大范围的现状调查,并与以往某时间的草地资源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变化,据此制定出相应的草地资源管理对策,称为草地资源动态监测。本人结合托克逊县近年来草地动态监测,总结出在实施草地动态监测时应注意的事项。1草地动态监测的方法1.1样地设置样地要求生境条件、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等具有相对一致性。样地要能代表本省(区、市)的草原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6.
影响板栗产量的气象条件分析及产量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近24年兴隆县板栗的产量资料与生育期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板栗产量与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选取与板栗产量相关好的气象要素为预报因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板栗气象产量评估方程,并进行了回代和检验。  相似文献   
7.
动物和植物Argonaute蛋白在RNA诱导的基因沉默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短管赤眼蜂Argonaute蛋白基因家族,鉴定并命名6个TpAGO蛋白。蛋白结构及系统进化分析将TpAGO家族蛋白分为PIWI和Ago两个亚家族。TpAGO蛋白二级结构的数量比例差异不大,分布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α-螺旋分布差异尤为显著。TpAGO蛋白基因结构表现明显的多样性,基因外显子数量差异明显,从1到20个数量不等;Ka/Ks分析表明TpAGO2和TpAGO5,TpAGO3和TpAGO4两对基因间进化动力为正选择作用,其他组合间表现为纯化选择。EST表达分析发现TpAGO基因在昆虫的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而且靶向EST在同一物种中具有单一性别(雌性或雄性)表达特性,表明短管赤眼蜂TpAGO蛋白基因可参与赤眼蜂性别及发育调控。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赤眼蜂产雌孤雌生殖的表观遗传机理,也有助于推动赤眼蜂等天敌的生防应用。  相似文献   
8.
迁飞性重大农业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于2019年入侵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深入研究害虫的天敌发生情况有利于发掘和利用天敌资源开展生物防治工作。本文将贵州省黔东南地区采集的被寄生卵块和幼虫置于实验室条件下饲育,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羽化出的天敌昆虫。共鉴定出5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其中卵寄生蜂为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幼虫寄生蜂为菜粉蝶盘绒茧蜂Cotesia glomerata和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幼虫寄生蝇为厉寄蝇属寄生蝇Lydella sp.和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另外,还发现了两种寄生于菜粉蝶盘绒茧蜂的重寄生蜂,分别为弯沟啮小蜂属寄生蜂Baryscapus sp.和吉氏金小蜂Nasonia giraulti。本文的发现为筛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优势天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统计近24年兴隆县板栗的产量资料与生育期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板栗产量与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选取与板栗产量相关好的气象要素为预报因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板栗气象产量评估方程,并进行了回代和检验。  相似文献   
10.
对孤雌产雌的食胚赤眼蜂Trichogramma embryophagum Hartig进行25、28、30和35℃不同温度处理,统计F1、F2及F3代的寄生、羽化和性比,同时测定不同温度下食胚赤眼蜂对寄主米蛾卵的选择。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后,孤雌产雌食胚赤眼蜂的寄生数及雌蜂数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且随处理代数增加呈下降趋势。25~35℃下,单雌寄生数在F1代为64.3~69.6粒,而F3代在30和35℃仅为17.4和20.33粒。高温处理后,产雌孤雌生殖的食胚赤眼蜂出现雄蜂,雄蜂率随温度及处理代数增加而显著增加,在F2代35℃下雄蜂率达到了66.17%。温度对食胚赤眼蜂寄主选择有显著影响,在20~30℃寄主选择所用的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与供试其他温度相比,30℃下赤眼蜂能够做出寄主选择且选择寄主的蜂数最多。研究结果为孤雌产雌赤眼蜂的生防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